為期4個月的首屆「中華文化節」(文化節)圓滿結束,期間匯聚超過150個本地以及內地不同省市的優秀藝團及單位、超過4000名演藝人員在港舉辦逾250場演出和活動,涵蓋音樂、舞蹈、戲曲、跨媒體、電影、展覽、講座、嘉年華,以及相關的延伸活動,線上線下參與人次達90萬。
「中華文化節」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轄下的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策劃,旨在弘揚中華文化,以提升市民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文化自信。開幕節目舞劇《五星出東方》兩場皆全院滿座,緊接於沙田大會堂及新城市廣場舉辦的《多彩華藝》嘉年華亦吸引逾萬人次參與,將中國表演藝術的魅力從劇院延伸至社區,市民親身體驗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具節慶特色的互動工作坊,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開幕節目:舞劇《五星出東方》謝幕情況。政府新聞處
此外,文化節期間舉辦逾20場免費的「普及中華文化藝術專場」,涵蓋具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舞蹈和戲曲演出、公開綵排及電影欣賞活動,吸引了7 000多名師生及社區人士參與,讓他們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提升文化自信。
康文署的品牌項目「中國戲曲節」今年起成為「中華文化節」的重要一環,成功拓闊觀眾群,延伸活動的形式亦更多樣化,除講座、藝人談、大師班、展覽和電影欣賞外,今年更帶來了同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劇種北路梆子和山東柳子戲,亦有放映以《西遊記》故事為主題的紹劇電影。為接觸更多年青觀眾,今年戲曲節新增「校園戲曲漫遊」導賞活動,與香港演藝學院合作組隊外展到訪10間中小學和特殊學校,透過示範和互動形式介紹京、崑、粵等不同的中國戲曲劇種,為學生打開認識中華文化的大門。另外,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的京劇示範演出,成功吸引大批市民和旅客駐足觀看。
「中華文化節」亦成為藝術家展示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果的一個重要平台,藝術家在保留珍貴傳統價值的同時亦與時並進,例如舞劇《五星出東方》讓國寶文物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和千年互融互通的風貌透過創新的舞蹈語??展現;新編粵劇《大鼻子情聖》改編自同名法國名劇,展現粵劇中西兼容的特性;《龍承九子》藝術設計IP作品展覽及講座則以多元藝術表現形式詮釋「龍」的文化內涵。
頂圖:《多彩華藝》嘉年華文化攤位活動。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