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祁門櫧葉種航天育種茶籽交付儀式在安徽省祁門縣祁門紅茶產業集團內舉辦,標誌着在太空遨遊14天的1000克祁門櫧葉種茶籽正式回到了她的家鄉——祁門。據悉,茶樹茶種遨遊太空並投入科學研究,在安徽省尚屬首次。那麼,這批天選之「籽」究竟去哪了?
種在「土裏」 培育新品茶樹
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茶樹種類有3000餘種。位於神秘的北緯30度圈、黃金產茶帶的祁門縣就有20餘種,最富盛名的當屬祁門櫧葉種。祁門縣現有茶園19萬餘畝,祁門櫧葉種種植面積約占七成。
「傳統祁門櫧葉種雖然歷史悠久、品質卓越,但在產量、抗病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培育出高品質、高產量的新品種,是祁門縣的一個重大課題。」祁門縣祁紅產業發展服務站負責人耿其明說。
今年6月底,獲悉實踐十九號衛星將開展太空育種實驗後,祁門縣便積極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可重複使用返回式衛星項目辦公室取得聯繫,後獲准搭載。相比於長周期的雜交育種,航天育種主要通過太空的微重力、強輻射、交變磁場等綜合作用,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使植物的種細胞內染色體等發生遺傳突變,有望形成抗病能力更強、品質更優的新品種。
當天的交付儀式上,一部分天選之「籽」交給了祁門紅茶集團,用於培育出高品質、高產量的新品種,擴大祁門紅茶種質資源庫、提升茶葉品質。
「上天」只是第一步,「入地」才是關鍵。為關於種好這批天選之「籽」,祁門紅茶集團前期專門整理出了適合種植的土地,並對施肥、開溝、覆土、蓋稻草、澆水等方面做了細緻的要求。「茶種種下之後,我們會不間斷地觀察出苗情況,隨時和航天五院及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保持密切溝通,安排專業人員負責照看,提供保姆式的管理服務,確保茶種的健康成長。」祁門紅茶集團平里生態示範茶園管理員黃永剛說。
浮在「空中」 供人參觀探秘
祁門縣茶葉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紅茶之鄉」。為傳承並弘揚祁門縣茶文化,祁門紅茶集團將在園區內建造「祁紅非遺手工坊」。這座集文化展示、技藝傳承、旅遊體驗、高端手工祁門紅茶製作於一體的建築,將承擔起培養新一代非遺傳承人的任務。
「我們把太空育種的一部分茶種作為祁紅非遺手工坊的鎮館之寶,全力打造了一個虛擬的太空場景,讓遨遊太空歸來的茶籽漂浮其中,以此吸引青少年等群體了解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安徽省祁門紅茶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姜紅說。
為了更好地發揮太空育種的科普教育作用,祁門紅茶產業集團將在打造虛擬的太空場景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有關天選之「籽」蒼穹之旅的圖片、影像和實物等,創設一個可親可感的科技空間和研學科普的網紅打卡點,讓更多的人了解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門香」的來源,愈加地愛上祁紅、喝上祁紅。
與此同時,祁門紅茶產業集團將以「祁紅非遺手工坊」為依托,推出一系列參觀探秘活動,通過介紹祁門紅茶發展歷史中的傑出人物事跡,展示祁門縣各個時期的制茶工具以及最新的5G智能化生產線,講述祁門紅茶的起源、發展及其在中國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使人們對祁門紅茶的歷史文化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放在「室內」 用於科研實驗
祁門櫧葉種實現航天搭載是安徽茶樹育種由傳統育種向航天育種進軍的一次開創性探索,也為安徽茶樹育種創造了新的材料,促使祁門櫧葉種種質資源優化,為祁門紅茶開發更高品質的新品種和新產品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當天的交付儀式上,航天育種的祁門櫧葉種茶種一部分將交給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用於科研實驗。據了解,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創建於1915年,前身是「農商部安徽模範種茶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茶葉科研機構。茶樹育種一直是該所的特色優勢學科,自1987年以來,該所共選育鑑定登記國家級、省級茶樹品種近20個,是安徽省自主選育茶樹品種最多的單位。
接下來,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將圍繞航天育種開展研究,力求培育出更多適應市場需求、更加優質高產高抗的新品種。同時,還將持續深化與國家航天局等單位的合作,促進航天育種成果的落地轉化,不斷提升祁門紅茶乃至徽茶的科技含量與競爭力,助力安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未來,我們將及時發布最新的研究動態與成果。」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張必樺表示。
從太空歸來的祁門櫧葉種茶種已「花落各家」,通過各方的持續努力與大膽創新,這批珍貴的航天育種種子將為祁門紅茶產業帶來新的無限可能。(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祁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