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為善不遺餘力,上年度回饋社會401億港元,創歷史新高,最近更舉行規模空前的香港國際慈善論壇,吸引全球超過2000名公益慈善界人士匯聚香江。論壇第二日啟動了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馬會主席利子厚表示,亞洲慈善業正隨區內財富增長急速發展,會積極探索可持續性的影響,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樞紐。
香港國際慈善論壇已踏入第四屆,今年的規模更是歷來最大,有超過200個國際頂級基金會代表參加,雲集來自40個國家及地區的2000多位慈善家、業界領袖、政策執行者、非政府組織和專家出席,近100位全球知名講者發表精彩演說。
李家超:力推香港成國際慈善中心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論壇上發表錄影致辭,感謝馬會及其慈善信託基金一直以來,對慈善業界的支持,指論壇體現香港積極貢獻公益慈善事業的決心,他強調,特區政府已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明確指出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願景是為慈善業界提供管理財富工具,協助他們將資源投放到富有影響力的社會項目中,全力吸引矢志改善社會的環球家族辦公室落戶香港。
馬會主席利子厚表示,亞洲是全球最多人口和經濟增長最快速的地區,慈善事業隨着區內財富增長正在急速發展,但背景和模式不同西方,需要適應區內不同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徹底釋放亞洲慈善事業的潛力,能有效應對區內社會和環境的挑戰。
圖說: 利子厚認為,東西方慈善模式有所不同
馬會去年401億回饋社會
事實上,馬會成立140年來,一直以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致力貢獻社會,上年度納稅和向獎券基金撥款299億港元,加上102億港元已審批慈善捐款,合共回饋社會401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
今屆論壇由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公益慈善研究院協辦,9月9日起連續兩日舉行,主題為「行公益 結碩果」,通過多場主題演講、座談演講和專題討論,探索如何將慈善力量轉化為可持續的影響。全球多個頂級基金會亦派代表出席,包括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日本財團、洛克菲勒基金會、陳江和基金會、淡馬錫基金會、騰訊基金會和Wellcome信託基金等。
重量級嘉賓探討慈善新趨勢
多位國際重量級嘉賓發表演講,探討亞洲公益慈善新趨勢、東西方合作、捐贈經濟學等話題,包括澳洲前總理、Wellcome信託基金主席、全球女性領導力研究所主席Julia Gillard;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院菲爾・奈特管理學榮休教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ael Spence教授;2009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創作獎得主、美籍編劇、導演及監製Dustin Lance Black、奧運跳水金牌得主Tom Daley、哈立德國王基金會行政總裁Her Highness Princess Nouf bint Muhammad AlSaud、日本財團行政總監樺沢一朗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沈蓓莉等等。
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匯聚最具影響力的公益慈善機構
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啟動
構建「植根亞洲、惠澤亞洲」慈善生態系統
為更好促進亞洲慈善團體的合作,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在論壇的第二日正式啟動,將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公益慈善機構匯聚一起,以發揮亞洲公益慈善事業的潛力,普惠社群。
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為期三年,由公益慈善研究院和Asia Philanthropy Congress 聯合召集。十個創始合作方都是亞洲具影響力的公益慈善機構,包括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IDEAS DompetDhuafaRepublika基金會、哈立德國王基金會 (King Khalid Foundation)、日本財團 (The Nippon Foundation)、Piramal 基金會、Rainmatter基金會、陳江和基金會、塔塔諮詢服務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圖說:應家柏指,研究計劃目的是分享亞洲公益慈善的多樣性
應家柏:加強亞洲慈善業界能力
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表示,研究計劃與十家在亞洲的頂尖基金會攜手合作,構建「植根亞洲、惠澤亞洲」的慈善生態系統,以加強亞洲慈善業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研究計劃矢志鼓勵百家爭鳴而非千篇一律。研究計劃的目的是學習和分享亞洲公益慈善事業的豐富多樣性。
馬會和其慈善信託基金在去年,策略性撥款 68 億港元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構建以亞洲為基地的交流平台,匯聚全球持份者。除協辦了本次論壇,研究院亦於9月11日舉辦了「公益慈善基金匯」,支持政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