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恒指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樂見推出ESG指數衍生品

恒指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樂見推出ESG指數衍生品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6-24 08:40:1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在香港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與ESG相關的金融產品像雨後春筍般出現,連帶相關指數產品應運而生。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接受本報訪問時期望,透過完善ESG的生態圈,讓有關ESG指數成為市場主流,繼而引發與ESG相關的對沖需求,觸發市場推出ESG指數期貨產品。

目前ESG指數足夠應付需求

今年5月,與恒指ESG增強指數相關的華夏恒指ETF,被納入南向「ETF通」的合資格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中。巫婉雯表示,這意味着ESG交易所買賣基金在香港市場取得突破性進展。她續稱,對內地投資者而言,他們對內地的ESG ETF並不陌生,但並不了解香港的ESG ETF,因此期望透過是次安排讓他們認識ESG在香港的發展。

目前,恒指公司共有29隻ESG指數,其中18隻在香港上市,7隻於內地上市,餘下4隻為跨市場指數。巫婉雯透露,至目前為止,共有200億元資金追蹤上述指數,較2022年增加逾1倍。其中,年初至今推出8隻新ESG指數,分別聚焦內地A股市場企業以及在港上市的央企。

gaa062402_副本.jpg

目前,恒指公司共有29隻ESG指數,其中18隻在香港上市,7隻於內地上市,餘下4隻為跨市場指數。 資料圖片

巫婉雯相信,當前旗下29隻ESG指數已足夠應付市場需求,更期望透過聚焦A股的ESG股份探索當中的ESG機遇。她續稱,恒指公司一向以擔當市場的「超級聯繫人」為定位,期望透過設立內地股市的ESG指數,除了讓內地投資者探索ESG的需求外,同時協助海外市場投資者透過香港端視內地企業在ESG方面的貢獻。

海內外投資者關注港ESG產品

雖然ESG概念近年才於亞洲、內地和香港市場冒起,但早在2010年香港尚未有ESG概念之時,恒指公司早已搶先編制「恒生可持續發展指數」,成為市場先鋒。巫婉雯稱,由於可持續發展在早年屬較新概念,因此當時編制指數時,特意選取「最佳選擇法」(Best in Class Strategy)方式,將表現最「乖」(佳)的企業納入成為該指數的成分股;自從採取上述方式選股後,不少上市公司以加入上述指數為目標,並在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方面下工夫。

那麼,從恒指公司的角度觀察,各地投資者對於ESG的喜好如何?這又對制定ESG相關指數產品時有何影響?巫婉雯指,自2020年中央推出「雙碳」(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後,內地投資者皆高度注視「環境」(E)的部分。她認為,對內地投資者而言,「環境」這部分最能夠「視覺化」(Visalize,意指最能讓人看見),「例如公司有沒有設下減碳(目標),或者有沒有使用清潔能源等」。

除了內地投資者對ESG感到興趣,巫婉雯稱,據她接觸,不少泰國的投資者對香港的ESG產品亦頗感興趣,期望了解香港在ESG方面的發展。她續稱,目前泰國的金融市場已有恒指相關的窩輪,且已佔當地窩輪市場成交的60%,在上述背景下,當地投資者開始對香港的ESG產品感到興趣,恒指公司將與當地投資者商討,檢視能否以旗下的ESG產品為他們開發新產品。

內地投資者對ESG的重視與日俱增之際,巫婉雯表示,不少主權基金、長線養老基金、保險公司甚至非主流資金如家族辦公室,皆對ESG議題非常感興趣,他們期望透過加深對ESG的了解,制定長線投資策略。

待市場成熟方擴ESG指數多樣性

巫婉雯亦坦言,當前的ESG產品大多聚焦於環境(E),至於社會(S)及管治(G)的佔比則較少,讓零售投資者較為容易明白。因此,她指出,不論旗下的ESG指數,抑或客戶要求制作的指數,大部分是綜合了E、S、G三方面,小部分專門聚焦E;由於當前仍難以讓市場明白怎樣操作S及G,且上述概念難以量化,因此相信要待市場成熟時,才會擴充ESG指數的多樣性。

另外,積金局自去年起批出具ESG成分的強積金供計劃成員配置,巫婉雯表示,隨着強積金陸續發行ESG基金,反映他們願意嘗試ESG之餘,亦反映強積金計劃成員開始願意接受ESG。她預計,由於基金開始注視ESG,因此,未來在ESG指數方面,將朝向主題式的方向發展,原因是對基金公司而言,相關指數屬簡單易明。

嚴選資料來源合作夥伴防「漂綠」

「漂綠」(Greenwashing)問題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倡議共生。為防止「漂綠」困擾,降低恒指公司旗下ESG指數的公信力,恒指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表示,在制定ESG指數時,「我們將會嚴選資料來源和合作夥伴。」

巫婉雯稱,上市公司在ESG的評級,為旗下ESG指數擔當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恒常檢視數據是否堅實(Robust),同時亦須密切檢視全球檢視公司在ESG投入的方法」。

以恒指公司旗下「恒指ESG增強指數」為例,該指數的ESG風險評級以及爭議性業務之參與度,是由數據供應商Sustainalytics提供。據資料顯示,Sustainalytics由獨立評級機構晨星(Morningstar)所擁有,為目前全球ESG分數涵蓋最多企業的評分機構,每年為1.4萬家公司就ESG評分。

巫婉雯強調,目前恒指公司旗下的ESG產品,全部由香港證監會認可,並列入證監會ESG產品名單之中,這使相關產品的質素得以保證。另外,她又指,自2010年開始,恒指公司已外聘香港品質保證局(HKQAA),以獨立身份為旗下可持續發展的產品作評估。

對於當前全球在ESG的評估標準不一的問題,巫婉雯表示,會兼顧各地差異,「雖然在A股掛牌的大多是內地公司,但恒指公司為了做好ESG指數,亦會採用海外的評核標準」。

引入ESG元素 升級恒指國指

除了積極制定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相關的指數外,恒指公司近年更將ESG概念引入到傳統的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國企指數)。巫婉雯表示,大約在兩到三年前,已為恒指及國指引入ESG元素,「若(成分股的)ESG表現較好,在指數的比重就會提高」。

「以往篩選(恒指及國指成分股)時,主要是看股份的表現是否突出,如今隨着ESG日趨成熟,因此決定將ESG元素加入恒指及國指之中,為上述指數升級。」巫婉雯亦強調,即使在恒指及國指加入ESG的概念,在篩選股份加入上述指數的過程中,亦沒有偏離原有之框架。

另外,今年為恒生指數創立55周年,巫婉雯稱,恒指與香港共同成長,跟隨股市變化而不斷改變,「55年前,香港股票市場只有一隻指數(恒指),但今天單計恒生指數,就已有逾30隻分支指數。」她指出,期望透過開發ESG指數擴充市場的波動性。

巫婉雯又指,ESG的系列指數,正在轉變市場心態,「這促使大家思考如何履行ESG責任,並更有意義地在社會各層面體現出來。」(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頂圖:巫婉雯期望,透過完善ESG的生態圈,讓有關ESG指數成為市場主流。 記者 蔡啟文攝

責任編輯:徐樂釗 恒指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樂見推出ESG指數衍生品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