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吳兆文:從拾初衷  與時並進 社工註冊局急需改革

【來論】吳兆文:從拾初衷 與時並進 社工註冊局急需改革

責任編輯:趙桐曲 2024-05-14 19:40:30 來源:香港商報網

 吳兆文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香港社會工作教育院校協會會長

 (本文為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所屬機構立場)

 香港社會工作者註冊局(以後簡稱「註冊局」)為法定機構,相關法例於1997年在立法會通過,次年1月成立。相對於其他專業,例如臨床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等,社工在獲得法例層面認可走得很前,可見當時香港社會對社工有很大的信任和期望。

 成立註冊局的初衷是要保證和提升社工的專業水平和操守,具體手段包括:

 1)評審本地大專院校社工課程質素

 2)審核社工註冊申請和續期

 3)推動社工持續進修

 4)處理社工操守和紀律問題

 轉眼間快過了三十年,註冊局有達到當初的目的嗎?回應了社會的期望嗎?另一方面,過去三十年人類社會轉變巨大,註冊局做到推動社工專業不斷提升、與時並進嗎?短的答案是「不」,本文嘗試分析問題症結所在,並且提出改革建議。

 註冊局結構性缺憾

 註冊局成員有十五名,當中八名由註冊社工以一人八票方式選出,每三年選舉一次。其餘六名由特首委任,一名為社會福利署署長或其代表。這個組成方法初期問題不大,八名選出成員代表性比較多樣化,包括資深學者、前線社工、社福機構高管等,加上其他七名不同背景的成員,決策時的討論專業和全面。

 但隨着時間推移,註冊局結構性缺憾亦續漸浮現。香港大約有兩萬名註冊社工,但由於投票率低,加上是一人八票,如果有團體推出八人出選,又找到大約三千名社工全票支持,便可以全取八席。過去十幾年,社工工會(以後簡稱「工會」)便是透過這個方法,掌握了註冊局的管治權。

 工會自然是傾向保障會員權益,加上缺乏資深學者高管的參與,註冊局的主要任務停滯不前。不幸的是加疊多種原因,工會的傾斜愈加嚴重,導致社工專業發展停不前,在一些範疇更是倒退了。例如在2021年,註冊局不顧十多間大專院校的一至反對,強行推了第八版版的社會工作課程評審方案,倒行逆施,背馳世界上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

 固步自封 不進即退

 數年前筆者出席一場註冊局成員選舉論壇時,聽到有些工會參選人強烈反對專業化,他們認為社工最重的是核心價值觀和信念,追求專業化會引致「專業霸權」,專科化的邪惡就更不用說了。這亦解釋了為什麼他們近年甚至停止了註冊局的社工持續進修記錄機制。

 他們對社會工作這個狹小理解,放在二戰前還可以勉強成立。但在今天的現代化社會,社工不單只要有心,還必需要有高度的相關知識和能力。以重性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為例子,二戰前由於治療思覺失調的藥物尚未發明,在西方國家,這些患者大都是長期留在精神病院內,社工的介入以支援為主,頗為簡單。但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隨着有效藥物的廣泛應用,大多數重性精神病患者回到社區。要幫助他們避免復發和全面康復,需要社工和社福機構精確而系統化的回應。故此不單只要求社工高度專業化,更有需要發展出「精神健康社會工作」專科。

 又以保護兒童為例,要有效介入複雜的家庭,如果社工只單靠有心,恐怕只會好心做壞事,危及當事人,甚至乎自身的安全。除了有心,兒童及家庭社工還需要掌握兒童、成人和家庭的介入和治療方法,相關保護兒童的法律,和執法、司法及醫護系統合作的機制等,絕對高度專業化和專科化。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其他專業,例如職業治療和護士,在推動專業化和專科化趕上來了,做了一些從前由社工做的工作。故此,不進則退,註冊局改革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趙桐曲 【來論】吳兆文:從拾初衷  與時並進 社工註冊局急需改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