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垃圾收費改善有空間 記者調查:食肆多願配合政府「盡做」

垃圾收費改善有空間 記者調查:食肆多願配合政府「盡做」

責任編輯:蔣璐 2024-04-05 08:31:4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4月1日起在14個處所推行,本報記者到部分參與試行計劃的食肆了解,他們均強調會盡力配合政府推行計劃。雖然執行上會令員工增加工作量,但都願意「盡做」。食肆又讚中大型指定袋質料堅韌,並無坊間所指魚骨刺穿等情況。對於廚餘回收方面,有食肆嫌工夫太多,寧願多付垃圾袋費解決;也有食肆稱員工怨氣大,害怕會惹起辭職潮。食肆負責人紛紛表示,會向環保署人員反映最新實況及意見。

    「真怕會引發辭職潮」

    參與「先行先試」計劃的旺角茶餐廳「鋿晶館」負責人陳先生向記者直言,非常支持政府的計劃。他說:「反正8月1日都要做,現在參加試行計劃,可以免費拿袋,讓員工預先習慣一下,看看有什麼地方要改進,絕對是好事。環保署也很好,給我們表格提意見,並每天來看我們有什麼困難。」

    陳先生續稱,很多市民說指定袋質料薄、容易穿,相信這只是指15公升或以下細袋。他們餐廳每天用9個100公升、1個50公升的中型指定袋,經過4天試驗,證實質料堅韌程度和以往慣用的黑色垃圾袋一樣,並無被魚骨刺穿等情況。不過,他亦指,現時政府免費派袋就無所謂,8月1日實施收費後,垃圾袋費每天就要104.5元,每月就要3135元,若以30%利潤計算,要做多1萬多元生意!「在現今這個市道並非易事。」

4.jpg

    旺角茶餐廳「鋿晶館」負責人陳先生指出,非常支持政府的試行計劃。記者 崔俊良攝

    陳先生又說:「我們現在早更夜更各清一次垃圾,每次指定袋都只得半滿,將來要收費,一定不會這樣浪費。但如果早更不清,等到夜更才清,就會引起員工不公平情況,現時食肆請人難,真怕會引發員工辭職潮。」

    至於廚餘分類,陳先生直言不會做,「我寧願用多些指定袋,用錢解決!」他說:「依家兩個洗碗工,要他們做多些工夫,一係要加工資,一係他們會跳槽去其他店做。」

    「做到幾多得幾多」

    另一間參與計劃的新蒲崗大型酒樓叫「新光宴會廳」。酒樓經理陳小姐向記者表示,目前每天用4個最大的660公升指定袋,2個240公升指定袋。「將來要收費的話一天要344元,一個月要10320元,比我們之前預算的6000多元多出很多!這是一個令老闆很頭痛的問題。」

    「新光宴會廳」也剛剛開始實施回收玻璃樽和廚餘的計劃,但直至近日他們才知原來廚餘中的魚骨、貝殼、蝦蟹殼是必須挑出來,不能一起回收,「這要很多額外工夫去處理,同事們一聽到要這樣做,已經即場口出怨言。」陳小姐只能安撫員工說:「政府叫咁做,我們只能盡做,做到幾多得幾多,見步行步。」

5.jpg

    新蒲崗「新光宴會廳」經理陳小姐表示,對於廚餘回收分類等工作會「盡做」。記者 崔俊良攝

    對於玻璃樽回收原來要簡單清洗過才能回收,這又牽涉人力資源問題。至於紙皮,酒樓正找附近的婆婆希望他們每天來回收。對於鋁質油桶、罐頭,陳小姐說:「我已經即場向環保署人員回覆,實在無人手再做這方面的回收,再做埋,我怕?伙記個個都辭職。」

    對於垃圾徵費意見,陳小姐說:「240公升中型指定袋設計太淺,與通用的中型垃圾桶不太配合,倒下廚餘時,整個袋向下墜,需要拉回上來,加上要預空位綁結,每個袋只能盛載七成滿,以往則不用綁結亦可以載滿一些才更換膠袋,希望政府能改善設計。」

    【記者觀察】「三無」大廈居民反應冷淡

8.jpg

    長沙灣道58號「三無」大廈,是垃圾膠袋試行點之一。記者觀察發現,未見住戶踴躍使用指定垃圾袋。 記者 崔俊良攝

    參加「先行先試」計劃的食肆大部分都支持垃圾收費,惟住宅居民方面則較少人配合。記者於深水埗一幢「三無」大廈了解到,只有六分一住戶使用指定袋。環保署連日派員到現場派袋及宣講,令街坊們認識到垃圾徵費及廚餘回收很有意義。

    市民:香港也應做廚餘回收

    記者日前到深水埗長沙灣道58號「三無」大廈察看住宅試行使用指定垃圾袋情況,全幢唐樓6戶人家只有一戶門口垃圾桶有換上指定袋。其中,一戶無用指定袋的住客李太說:「政府向每戶派了30個15公升指定袋,又話如果唔夠可再拿,但15公升袋唔夠大,有時子女回來吃飯,會煲湯,湯渣倒埋落去就唔夠用。」

    雖然住客反應冷淡,但環保署連日都有派員在大廈門口對住戶和街坊宣講。一名街坊張先生說,原來自己對垃圾徵費很多細節都不太了解,誤以為計劃實施後,市民不可把廚餘等放入指定袋棄置。他又說:「台灣、日本等地都做廚餘回收,香港也應做。香港家居環境細,廚房很難有位置放廚餘機,但晚飯後步行5分鐘就到『綠在區區』回收點,也很方便。」

    位於荃灣的房協公屋滿樂大廈安寧樓為試點之一,每天早晚7時都會有清潔工收集居民包裹好及放在門外的垃圾,惟有套上指定袋的垃圾桶並不多。一名無使用指定袋的黃太說:「現在政府免費派袋給我們一個月,但正式實施後每月便要50至60元,一年就是六七百元,對基層市民是很大負擔。」房協則表示,居民需時適應,有人使用非指定袋屬預計之內,相信陸續會有更多人使用。

    另一試點柴灣連翠邨是房委會單幢式公屋。據觀察,由清潔工收集下來的6個大型垃圾桶中,亦只有約六分一的人用指定袋棄置垃圾。物管公司負責人表示,約八成住戶在試行前領取過指定袋,相信部分住戶未改變習慣,需要更多時間試行和統計。

7.jpg

    政府研「三無」大廈便民措施

    就如何協助三無大廈推進垃圾收費計劃,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早前去信當局查詢。環保署署長胡勁欣本周三回信指,去年12月起,據民政事務總署提供的「三無」大廈名單,署方有到全港「三無」大廈實地視察以收集住戶數目等資料,同時亦向住戶派發介紹垃圾徵費的宣傳單張。

    為加強支援「三無」大廈的居民,食環署現時每日於指定時段在多區街上不同地點放置大型垃圾桶,為配合垃圾徵費實施,環保署正與食環署商討如何加強相關配套,包括在「三無」大廈密集的地點及可行的情況下,每日於指定時段增加放置大型垃圾桶。(記者 李銘欣)

責任編輯:蔣璐 垃圾收費改善有空間 記者調查:食肆多願配合政府「盡做」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