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農行資產近40萬億 多領域展現領先優勢

農行資產近40萬億 多領域展現領先優勢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4-02 09:53:2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圖片7.png

近日眾多內銀陸續發布2023年度業績,中國農業銀行多項財務指標亮眼,其中淨利增速高居國內六大銀行之首,多個業績指標呈現領先優勢,令許多境內外投資者欣喜。過往一年農行H股(01288)與A股(601288)的股價累計漲幅分別超過兩成與四成,成為滬港資本市場罕有的一抹亮色。

該行董事長、執行董事谷澍亮相香港主場業績發布會,攜管理層對市場關注的盈利增長、資產質量、鄉村振興、數字化轉型、養老金融等11個問題進行了回應。

數據指標:業績亮眼 穩中向好

2023年,農行業務經營保持穩中向好態勢,經營效益穩健增長,集團實力持續增強。

圖片2.png

執行董事、副行長張旭光(左二),執行董事、副行長林立(右二),副行長徐瀚(左一)和副行長劉加旺出席農業銀行北京發布會現場。

從經營效益情況來看,農行實現淨利潤269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速4.2%。營業收入6955億元,保持正增長。平均總資產回報率(ROAA)為0.73%;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AE)為10.91%。董事會建議派發2023年度普通股現金股息808.11億元(含稅),即每10股派發人民幣2.309元(含稅)。

從資產負債規模來看,農行總資產達39.9萬億元,其中貸款總額22.6萬億元,新增2.85萬億元,增速14.4%。個人貸款餘額8.06萬億元,新增5146億元,增速6.8%,增量、增速均居可比同業首位,其中增量連續四年居同業首位。客戶存款餘額28.90萬億元。境內客戶存款新增3.91萬億元,日均新增3.90萬億元,時點、日均增量均居同業首位。

從資產質量來看,持續改善,去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33%,較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連續3年呈現下降態勢。資產質量前瞻性指標也表現較好,關注類貸款率1.42%,較年初下降0.04個百分點;逾期貸款率1.08%,與年初持平。撥備覆蓋率達303.87%,保持較高水平。

思路解析:三大統籌 強化優勢

谷澍在發布會上對農行2023年業績做了抽絲剝繭地分析。他指出,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堅持系統觀念。良好業績的取得,首先要歸功於宏觀環境回穩向好,其次是自身經營層面,努力做到了「三個統籌」:

首先,統籌好城鄉兩個市場。谷澍指出,農行橫跨城鄉,客戶基礎和機構布局在城鄉間的布局較為均衡,這是農行最大的特色和競爭優勢。從盈利端看,2023年農行縣域營業收入佔全行比重47.7%。縣域營收增速高於全行平均營業收入增速超4個百分點。2023年,農業強國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使農行更受益於城鎮和鄉村的良性互動。從資產端看,農行「城市反哺鄉村」的聯動效應正進一步彰顯,去年農行縣域貸款餘額8.78萬億元,全年新增1.45萬億元,增量超過全行貸款增量的一半。

其次,統籌好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在投放方面,統籌好融資供給與資產質量的關係,同步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在存款方面,統籌好資金組織與客戶服務的關係,同步實現了客戶業務的拓展和客戶服務質效的提升。去年,在客戶存款時點、日均增量均居同業首位的同時,農行每千家網點、每千萬客戶投訴量分別連續14個和10個季度可比同業最少。

最後,統籌好當下經營和未來發展。谷澍認為,在數字金融的大趨勢下,特別重要的是要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為未來發展打造堅實的科技支撐。去年,農行實現超8億個人客戶、18億個人賬戶的系統遷移改造,標誌着核心業務系統全面實現分布式架構轉型。此外,農行正積極構建京滬蒙「三地六中心」布局,2023年10月完成內蒙古機房一期主體結構封頂,2023年底開始建設上海數據中心二期工程,預期兩地機房均會在2025年投入使用,有效增強信息科技的信息容量和算力。農行還持續構建數據驅動的業務經營模式。2023年,建成互聯網高頻場景4.2萬個,場景金融生態不斷拓展。基層客戶經理可「一個PAD走天下」。

圖片4.png

農行安徽分行助力祁門縣建設徽風 皖韻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立足長遠:做好三穩 長短平衡

發布會上,談及做好短期盈利和長期盈利的平衡,谷澍提出了「三穩」看法。

首先,穩住資產質量。谷澍表示,對一家銀行來講,長期、短期經營都要好,最關鍵的是要穩住資產質量。農行的資產質量現行指標和前瞻性指標,都能讓大家放心。下一步,農行將積極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等新手段新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不斷提升風險管控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着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信用風險,嚴防資產質量劣變。

其次,要穩住淨息差。農行將從資產和負債兩端綜合施策,努力將淨息差保持在合理區間。在資產端,保持與服務實體經濟相適應的定價水平。下一步,農行將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動信貸總量和結構協調增長;持續做優做精量價協同管理機制,優化資產邊際定價;在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同時,保持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負債端,合理控制付息成本。2024年,農行將優化存款結構;加快推進數字化經營,增加結算性存款;充分發揮網點網絡和龐大客群優勢,更多更好組織低成本存款。

最後,穩住中間業務服務。下一步,農行將在消費類業務、代理類業務、對公中間業務等方面持續發力,為客戶提供更多高質量金融服務,持續推動中間業務價值貢獻提升。

展望2024年,谷澍認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態勢將持續鞏固和增強,為農行業務經營提供更多有利條件,農行將積極把握經濟增長中的有利因素,深入挖掘增收節支潛力,在服務好實體經濟的同時,努力實現較好的盈利水平,為股東和投資者提供良好的價值回報。

圖片5_副本.jpg


農行青海分行支持塔拉灘光伏產業園區建設。

他透露,2024年,在信貸投放方面,農行將在三農、普惠、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三農方面,力爭縣域貸款增長1.3萬億元以上,增量佔比達到50%左右,餘額突破10萬億元。農戶貸款增長3000億元以上,餘額突破1.5萬億元。普惠方面,力爭人民銀行口徑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增長8000億元以上。綠色金融方面,力爭人民銀行口徑綠色信貸增量達到1萬億元。此外,繼續保持製造業貸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科技型企業貸款增速顯著高於全行,持續做好對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的信貸支持。

特色優勢:傾斜縣域 三農主力

去年,農行縣域和涉農貸款增量雙超萬億元。縣域貸款餘額8.78萬億元,新增1.45萬億元;貸款增速19.8%,高於全行平均貸款增速5.4個百分點。涉農貸款餘額6.55萬億元,新增1.02萬億元,增速18.4%。

其中,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鄉村產業、鄉村建設相關領域貸款增速持續高於縣域貸款平均增速,增速分別達33%、32%、27%,餘額分別達8445億元、1.84萬億元、1.96萬億元。832個脫貧縣貸款餘額突破2萬億元,新增3167億元,增速18.7%;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貸款餘額3808億元,新增659億元,增速20.9%。

副行長劉加旺表示,農行的三農工作有城鄉聯動、三農產品、集團合成、科技賦能、品牌形象等多方面特色。農行橫跨城市、鄉村兩大市場,新遷建的網點70%位於縣域、城鄉結合部和重點鄉鎮,縣域網點佔比升至56.4%。越來越多客戶同時布局城鄉兩個市場,更有利於該行發揮獨特的城鄉聯動優勢。除全行通用的產品外,農行還針對縣域專門研發了一批三農特色產品,數量多達280多個。金融科技也拓展了鄉村振興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該行積極打造了「惠農e貸」「小微e貸」等涉農線上貸款產品,大力建設掌銀等線上服務渠道和特色涉農場景。截至去年末,「惠農e貸」餘額1.09萬億元,新增3375億元,增速45.1%。「農銀e貸」餘額4.2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39%。

副行長劉洪還表示,下一步,農行持續優化機構、人員布局,加大縣域和三農業務投入。

圖片6.png

農行重慶分行助力當地企業新建15萬噸玻璃纖維智能製造生產線。


金融天職:支持實體 穩定有力

谷澍分享到,農行的信貸投放總體與國家政策導向、自身優勢稟賦以及管理水平協調一致。製造業貸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普惠貸款、綠色信貸等重點領域突出,貸款增長均明顯高於全行平均水平。

首先,着力強化製造業和科技創新金融服務。製造業貸款餘額2.95萬億元,增速28%,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達1.21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規模突破2萬億元。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作覆蓋率達66.5%。

其次,全力支持促消費。副行長林立介紹,農行零售信貸餘額超過8萬億元。去年以來,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體情況回升向好。農行立足於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精準對接新型消費金融需求,積極融入綠色消費、健康養老、新能源汽車、家居家電、「南方小土豆」等文化旅遊場景,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群體,不斷加大個人消費類貸款投放力度。2023年,居民消費貸增量1471億元,增幅75.9%,增量、增速均領先可比同業。信用卡貸款增量524億元,全年信用卡消費額超過2.2萬億元。

再者,普惠金融方面持續增量、擴面、提質。從量上看,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突破3.5萬億元,年增量近1萬億元,餘額、增量均居可比同業第一。從面上看,普惠型小微企業有貸客戶數354萬戶,年增量101萬戶,客戶數、客戶增量保持同業首位。從質上看,資產質量始終保持在監管要求範圍內。

最後,不斷深化綠色低碳金融服務水平。副行長張旭光表示,早在2021年,農行便將綠色金融確立為該行「十四五」期間的三大戰略之一。截至2023年末,農行綠色信貸餘額4.0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35萬億元,增量、增速均創歷史新高。通過銀團、併購等投行工具為綠色客戶提供融資超3300億元,自營綠色債券投資規模達1443億元。在經營特色方面,立足服務三農定位,積極推動三農綠色融合發展,先後推出惠農e貸·光伏貸、海洋牧場貸、和美鄉村貸等特色產品,持續打造專屬綠色金融服務模式,2023年末全行縣域綠色信貸餘額超過1.6萬億元(金融監管總局口徑),佔全部綠色信貸比重超過40%。


圖片3.png

農行上海分行支持建造的C919大飛機正在組裝。

布局未來:加強算力 用數活客

農行數字化轉型持續走深走實。去年發布了掌銀9.0版本,個人手機銀行註冊客戶5.12億戶。2023年,農業銀行加快推進雲原生數據湖、實時數倉平台建設,初步建成數據層企業級架構,構建起數據驅動的業務經營模式。

農行副行長徐瀚透露,農行有8.7億客戶,日交易量峰值接近20億筆,每秒交易量峰值接近5萬筆。去年,該行在基本完成分布式架構改造的同時,保障了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十分不易。這得益於該行近幾年不斷優化三地六中心算力布局、馳而不息建設容災體系、鍥而不捨構建生產運營體系、持之以恒打造網絡安全技防體系。

「為方便客戶使用我行的各項服務,我行採取一個APP策略,即把對零售客戶的所有服務整合在一個APP——掌銀之中,大大提升了客戶滿意度。截至2023年末,實現個人掌銀月活客戶2.13億戶,連續34個月保持可比同業領先。」徐瀚對此頗為驕傲。他還透露,下一步,農行將深化線上線下協同經營。發揮2.2萬個網點的線下渠道優勢和超2.1億月活的線上流量優勢,以數據為紐帶,逐步完善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新格局,不斷提升服務質效。(記者 鄧建樂)

頂圖:董事長、執行董事谷澍(中),副行長劉洪(右一)和首席風險官武剛(左一)出席農業銀行香港發布會現場。


責任編輯:林鏗泓 農行資產近40萬億 多領域展現領先優勢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