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徐曙海代表:加快科創引領產業升級 持續拓展開放融合成果

徐曙海代表:加快科創引領產業升級 持續拓展開放融合成果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4-03-10 14:49:5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江蘇省鎮江市委副書記、鎮江市人民政府市長徐曙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闡述鎮江產業創新經驗及開放融合發展規劃。他表示,鎮江將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努力讓創新「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持續拓展開放融合成果,奮力實現「四個新突破」。

    打基礎立長遠 雙輪驅動厚植發展動能

    香港商報:產業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我們了解到,鎮江這些年一直在強調產業強市戰略,請問鎮江圍繞產業發展做了哪些工作?

    徐曙海:許多城市都提出產業強市,我們的產業強市強調一定要基於經濟發展規律和鎮江的實際。鎮江地處長三角,毗鄰特大城市南京,我們提出產業強市,是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實施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當前尤其注重提高製造業的發展水平。這些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市戰略,聚焦產業鏈群培育、園區整合提升、項目招引建設等關鍵環節,用改革的辦法破難題促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是培育壯大產業鏈群。我們堅持以鏈式思維抓產業,2021年研究確立「四群八鏈」作為全市新興主導產業,推動政策、資源、力量向其集聚。實施產業強鏈行動,精準強鏈補鏈延鏈。同時,我們還加強了人才人口導入、科技創新等工作,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這幾年,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四群八鏈」應稅銷售收入從2021年的3285億元躍升至去年的4114億元,其中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1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47家。「十四五」末力爭形成4-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二是堅定推進園區改革。開發園區是項目建設的承載平台,是生產要素聚集的重要載體。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我們深刻意識到,原來的那種「村村點火」的園區粗放發展模式難以適應,必須改變。2021年以來,我們啟動了園區整合工作,2022年公布了首批保留園區、園區數量壓減了55%,去年主要在優化體制機制上持續用力,探索推行「一區多園」管理模式,實行「賽馬」考評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新簽約重大產業項目入園率達到87%,省、市重大製造業項目入園率超過90%,開發園區畝均稅收提升13%。

    三是狠抓項目攻堅突破。我們清楚地知道,項目是產業發展、經濟增長的源頭活水。我們把項目招引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性基礎性任務高度重視、緊抓在手,確定去年為「項目攻堅突破年」,全面優化招商體制機制,推出普惠性招商優惠政策,舉辦一系列招商推介和對接活動,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總投資增長了66%。我們着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去年省、市重大項目年度投資達到600億元。

    這些打基礎立長遠的工作,為鎮江經濟持續整體好轉奠定了堅實基礎、厚植了發展動能,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3%,高於全省平均0.5個百分點,對於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鎮江來說,實屬不易。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10周年,我們將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持續築牢產業發展根基,努力交出更好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主攻產業創新 為高質發展貢獻「最大增量」

    香港商報: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注意到,鎮江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也是以「創新引領產業強市」為主題。請問鎮江在科技創新領域,將如何交出更好答卷?

    徐曙海:我理解,新質生產力的特點就是創新驅動。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於鎮江而言,關鍵要把產業創新作為加強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今年的「新春第一會」,我們提出創新引領產業強市,圍繞8個新興產業、7個未來產業、6個傳統產業,部署實施「876」創新引領工程,加快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努力讓創新「關鍵變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我們將重點抓好四件事:

    一是更大力度育主體、擴方陣。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政府應努力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我們將加大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力度,幫助他們爭取更多科技領域政策和資金,支持他們攜手攻關一批產業鏈關鍵共性技術難題。今年全市計劃新立項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00項以上,新增省級以上獨角獸和瞪羚企業15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0家,新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20家以上。

    二是更實舉措搭平台、促轉化。創新平台是科技型企業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鎮江本地和周邊的創新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將加快布局建設G312寧鎮產業創新走廊,支持共建一批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等載體,讓更多創新研發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今年全市計劃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台20家,確保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80億元。

    三是更加用心聚人才、添活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鎮江求賢若渴,2021年啟動實施人才「鎮興」行動,之後配套推出了「金山英才」計劃等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大禮包」。今年將進一步豐富政策措施,計劃全年引進高層次領軍人才120人以上、大專以上人才4萬人以上,讓產才匹配更加精準、產才融合更加緊密。我們也敞開雙臂,盛情邀請各方人才來鎮江創新創業。

    四是更高標準優環境、增動能。良好的創新環境,既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生產力、驅動力。我們將推動政府職能向創新服務轉變,完善科技計劃專項資金「撥投結合」機制,深化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管理改革,加大對科研人員的激勵和放權力度,推進「揭榜掛帥」、「賽馬」、「里程碑」等制度,樹立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創新評價導向,力爭今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8%以上,加快建設「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

    拓展開放融合成果 實現「四個新突破」

    香港商報:鎮江如何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在對外開放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徐曙海:鎮江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具有卓越的區位交通優勢,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我們將始終堅持合作共贏,以更大的開放擁抱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產業基礎等自身優勢,持續拓展開放融合成果,奮力實現「四個新突破」:

    一是奮力在構建現代交通物流體系上實現新突破。着力推進交通互聯互通,加強區域交通和城市交通高效對接,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繼續打通區域間的「斷頭路」、「瓶頸路」,提升區域間、市域內的快聯快通能力。着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加快破解集疏運梗阻,提高「鐵公水空」無縫銜接度,引導大宗物資「公轉鐵、公轉水」,有效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二是奮力在推動產業協同、開放創新上實現新突破。深入推進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積極參與共建長三角創新創業發展聯盟、南京都市圈科技創新生態圖譜等,攜手毗鄰城市開展產業鏈協作配套,共建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聯合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重點謀劃建設G312寧鎮產業創新走廊,加快高端創新要素集聚,更好融入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推動創新資源在更大範圍內配置,支持、幫助企業既充分用好在鎮高校院所等身邊的創新資源,又積極利用國內、國際創新資源。

    三是奮力在開拓國際貿易市場上實現新突破。更大力度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依托政府資源針對企業需求搭建貿易對接橋樑,幫助企業在海外尋商機、搶訂單、拓市場,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大外貿主體培育幫扶力度,實施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推進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針對性開展外貿政策培訓,提高企業對自由貿易協定規則的利用率。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幫助企業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現「兩條腿」走路。

    四是奮力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上實現新突破。主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嚴格落實產權保護制度,嚴格維護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嚴格執行全國統一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堅決破除歧視性、隱蔽性的市場准入限制,平等對待所有經營主體。響應「建設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倡議,攜手共建「信用長三角」,依法依規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踐行「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服務理念,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的干擾,最高效率加強對企業的服務。(記者 杜林 宋璟 攝影 萬程鵬)

    頂圖: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江蘇省鎮江市委副書記、鎮江市人民政府市長徐曙海

責任編輯:嚴燕紅 徐曙海代表:加快科創引領產業升級 持續拓展開放融合成果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