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兩會專訪 | 全國人大代表、海口市市長丁暉:聚力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區

兩會專訪 | 全國人大代表、海口市市長丁暉:聚力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區

責任編輯:林鏗泓 2024-03-08 15:36:2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海口市是海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海口市人民政府市長丁暉,圍繞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區,聚焦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海口與香港交流合作等方面接受了香港商報專訪。

daa24992720dc97810ec69c59bb9288.jpg

記者:海口提出要提升核心區域能級,要強化自貿港核心區和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建設。請您具體介紹一下海口市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的定位和展望?

丁暉: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作為海南的省會,海口的發展定位,形象來說,就是聚力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區。我們的願景,這個核心區將是一個現代化國際化的新海口。

2023年,海口建設自貿港核心區步伐穩健、充滿活力。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3%,位列全國省會城市第三,經濟運行步入了回升向好的「快車道」。封關運作準備高效推進,全國最大港口客滾綜合樞紐新海港順利建成,9個封關運作項目全部主體完工;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30.5%,經濟外向度提升5.1個百分點,躋身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錨定「一本三基四樑八柱」戰略框架,進一步「穩農業、強工業、擴內需、促開放」,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核心區和現代化國際化新海口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海口篇章。

一是打造富有活力的「創新之城」。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培育壯大創新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高新區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江東新區現代商貿服務產業集群、綜保區消費精品貿易與加工產業集群、復興城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

二是打造機遇共享的「開放之城」。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加快自貿港封關運作準備,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節點。加快啟動美蘭機場三期擴建,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聯動發展,提高全球供應鏈服務管理能力,聚力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三是打造環境優美的「生態之城」。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堅決完成新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打好「六水共治」攻堅戰,統籌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全面「禁塑」、裝配式建築等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標誌性工程,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確保生態環境質量全國領先。

四是打造底蘊厚重的「人文之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修復保護,加快推進省會城市十大標誌性文化公共設施工程建設,厚植城市人文氣息。全面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以城市更新為突破口,接續實施城市綜合提升行動,打造生態、宜居、韌性、智能的城市環境。

五是打造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就業質量提升、擴大學位供給、「椰城強師」、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等一批「行動計劃」,爭創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有效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成果。

記者: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海口帶來的主要機遇是什麼?海口市有何舉措確保充分利用好這一戰略機遇?

丁暉:海口是海南自貿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加快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發揮着示範引領、輻射帶動的重要功能。海南自貿港建設賦予海口重大發展機遇:

一是政策優勢更加凸顯。海南自貿港建設對標全球最高水平經貿規則和開放形態,加快落地實施180多項自貿港政策文件,以「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和「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動」為主要特徵的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逐步構建,政策紅利加速釋放,日益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海口作為省會城市、自貿港的開放門戶,發展潛力持續釋放,投資熱度不斷攀升。2018年4月13日以來,新增經營主體255.2萬戶,佔全省69.9%,經營主體規模相較2018年增長9倍,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232%,新設外資企業年均增長107%,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海口加快自貿港核心區的信心與期待。圍繞「兩個基地」「兩個網絡」「兩個樞紐」建設,海口與世界的溝通交流越發緊密,美蘭機場二期、新海港綜合樞紐建成投用,美蘭機場運送旅客超2433萬人次、增長118%,創歷史新高。2018年以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年均分別增長23.7%、14.5%,經濟外向度五年提高13.3個百分點。

二是產業基礎更加厚實。海口錨定「一本三基四樑八柱」戰略框架,圍繞「三區一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疊加優勢,堅持穩農業、強工業、擴內需、促開放,狠抓項目投資和產業招商,提升產業發展效能,加快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海口以約十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全省超三分之一的GDP、以及超三分之一的固投,經濟首位度達31.3%。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新型工業化加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4.5%,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先進製造業產值佔比79.1%,成為全國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試點城市。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建設,服務保障三屆消博會精彩圓滿舉辦,離島免稅購物「擔保即提」和「即購即提」落地實施,離島免稅店銷售額265.1億元、增長39.4%,全年接待遊客、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31.8%和37.4%。

三是城市發展更加提速。主城區「四橫五縱」骨幹路網基本形成,海口灣暢通工程建成最美城市客廳,十大公共文化設施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滿意度位列全國120個城市首位,城市功能形象持續提升,連續八年獲評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全面推行「信用登記審批」模式,一體化政務「服務方式完備度」連續兩年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獲評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區、全國政務熱線服務質量引領城市。良好就業生活環境吸引了大批人才到海口就業發展,2018年4月13日以來,共引進人才落戶27.5萬人,佔全省81.1%。

2024年,海口市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一本三基四樑八柱」戰略框架,進一步「穩農業、強工業、擴內需、促開放」,全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貢獻「海口力量」。

一是加快自貿港核心區建設。完善「二線口岸」監管機制和通關業務流程,全面完成封關運作軟硬件設施建設。推動加工增值免關稅等核心政策享惠面擴容增量,拓展離岸貿易、跨境金融等領域測試場景。擴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合作,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年底完成美蘭機場三期動工準備。開展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推動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均增長15%,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0%以上。服務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精彩舉辦,培育引進旗艦型旅遊項目,加密高流量演藝賽事活動,做好高端購物境外消費回流文章,加快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城市。

二是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創新主體,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加快建設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全面落實「做強工業經濟二十條措施」,全速推進海口新藥谷建設,加快「樂城研用+海口生產」聯動發展,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數碼化轉型升級。發展人工智能、晶片設計等細分特色產業,支持航芯等「鏈主」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銳駿半導體項目建設。開展促進全社會研發投入三年行動,爭取R&D經費投入強度快速提升。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擦亮「椰城香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三是夯實園區經濟發展主陣地。江東新區加快現代商貿服務產業集聚,深化產城融合發展,推動中石化自貿大廈等4棟總部大樓建成投用,爭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高新區推動興科蓉醫藥等40個項目開工、以嶺藥業等15個項目投產。有力推進廣東海南先進製造業合作產業園規劃建設。綜保區引進國際知名消費品牌5家、國際貿易企業10家,打造高附加值產品加工製造基地,實現消費精品貿易與加工產業集群營收增長15%以上。復興城園區加快跨境直播、商業數據出境、「遊戲出海」等業務布局,打造國際數據服務產業基地。

四是增進改革發展動能。全面開展全球大招商,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實現簽約投資類項目金額500億元以上。推行重大項目「三方聯動」和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機制,服務保障117個億元以上新建項目如期開工,加快318個億元以上續建項目建設。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降低口岸合規成本和企業水電氣成本。推行產業用地混合供給模式,建立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機制。實施全面提速營商環境趕超計劃,構建「經營主體說了算」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服務和監管模式,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五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深入開展城市綜合提升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環境。推動8個城市更新項目開工建設,實施龍華路等9個積水點整治,打通8條「斷頭路」,確保白龍路下穿通道、長天路、羊山大道至母瑞山公路建成通車,推動G98環島高速海口段擴容工程開工。推動海口經濟圈互促互補,強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培育合作共享的產業生態圈。爭創全國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深化平安海口建設,常態化推進禁毒、掃黑除惡和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治理。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全面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處置和保障能力。

六是服務保障民生福祉。堅決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快全市污水管網摸底排查,完成3個污水處理廠和5個污水管網項目建設。做好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保障,城鎮新增就業5.7萬人以上。加快推進育才學校、粵海小學等12所中小學校建設,新增學位1萬個,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100%納入集團化管理。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三年計劃,推動省人民醫院南院、市人民醫院西院建成投用。確保市社會福利院老年醫護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健全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全面實施幼兒園延時託管服務。

記者:海口市在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特別是在現代服務業、旅遊業及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有何新的規劃或創新?

丁暉:2024年,海口將堅持「穩農業、強工業、擴內需、促開放」,狠抓工作落實,全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為海南自貿港建設貢獻「海口力量」。具體而言,將深入實施「五大行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和創新主體,加快建設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

一是實施科技賦能行動。完善國家技術轉移海南中心功能配套,加大企業創新研發支持,揭榜掛帥攻堅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共性難題。開展促進全社會研發投入三年行動,全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領軍企業。

二是實施人才強市行動。深入開展「椰城優才」計劃,加強重點產業領軍人才隊伍建設,接續實施「技能自貿港」三年行動。深化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創建工作,完善全方位服務保障體系,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環境。

三是實施產業強鏈行動。推行「鏈長+專班」模式,加速海口新藥谷建設,強化「樂城研用+海口生產」聯動發展,推動暉致等外資生產性項目落地。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快海南世界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建設。壯大先進製造產業,支持航芯等「鏈主」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銳駿半導體項目建設。

四是實施園區提質行動。江東新區離岸貿易額、進出口總額均增長50%以上,打造臨空產業集群,爭創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高新區推動興科蓉醫藥等40個項目開工、以嶺藥業等15個項目投產,推進廣東海南先進製造業合作產業園規劃建設,深化與上海張江集團合作。綜保區推動進口消費品、國際貿易加速聚鏈成群,進出口總額增長20%以上。復興城園區加快跨境直播、商業數據出境、「遊戲出海」等產業布局,推動華為數字貿易創新中心落地建設,打造國際數據服務產業基地。

五是實施投資增效行動。做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全面開展全球大招商,確保簽約投資類項目金額500億元以上。聯動文昌國際航天城引進衛星零部件配套製造項目,加強與深海技術創新中心合作。推動儲備項目總投資達到年度計劃投資的5倍以上,服務保障117個億元以上新建項目如期開工,加快318個億元以上續建項目建設。

現代服務業方面。精準吸引跨國公司和央企財資中心落地,推動優質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資管機構集聚發展。加快新海陸島物流園建設,建設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全力服務保障第四屆消博會、世界石油天然氣裝備博覽會等重點展會項目順利舉辦。加快「免稅+」融合發展,力爭離島免稅店銷售額增長10%以上。

旅遊業方面。支持觀瀾湖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進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創建5A級景區。拓展親水運動旅遊產品,開發水上旅遊精品航線。推進特色文化街區提質升級。打造環島旅遊公路消費熱點,開工東港覓古等城市驛站,支持沿線村莊發展鄉村旅遊。加密高流量演藝活動,持續擦亮「跨年之城、愛樂之城」品牌,讓「飛海口、享周末」成為新熱點。

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聚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出台「做強工業經濟二十條措施」,錨定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海洋油氣、高端食品飲料、機電、新能源汽車等「六大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鏈攻堅,聚焦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降解新材料等「三大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特色產業。

記者:如何評價海口市在吸引外資、促進外貿增長方面的表現和策略?下一步計劃如何進一步拼搶招商引資?

丁暉:近年來,海口聚焦外向型經濟發展,加快推動「兩個基地」「兩個網絡」「兩個樞紐」建設,不斷提升經濟「外向度」。2023年新增外資企業增長36.7%、佔全省六成;對外投資備案金額增長86%,實際使用外資佔全省42.6%。全市貨物進出口增長30.5%;服務進出口增長6.3%;經濟外向度提升5.1個百分點,躋身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外資方面。一是完善機制。先後建立招商引資聯席會議等「六項制度」,加強對外資企業招引組織領導,強化重點項目督導調度,為項目接洽、落地、開工、投產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務。二是靠前服務。召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服務「鏈主」及產業鏈關鍵企業135家,解決10類247項企業訴求。改版投資海口英文網站,推出英文、韓文、日文版《投資指南》,為外資企業產業發展提供指引。依托海口招商項目管理平台的「一圖、六庫、三流」,為外資企業招引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務。三是強化聯動。設立海口投促局四個駐外分局,在香港派駐海口投促局香港首席代表,為外資企業及駐華機構提供政策諮詢和項目落地服務。與第三方專業機構、海外僑商會保持緊密聯繫,合力招引服務外資企業。

外貿方面。一是推進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和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試點,新增海關AEO認證企業9家,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應用擴展到寶石加工等5個領域。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等12項壓力測試有序推進。二是提升口岸通關效率,開通機場口岸航空國際快件業務通道,實現跨境電商、國際快件「兩場合一」監管。首創全國散貨離岸貿易海運電子提單模式,離岸貿易額增長79%。三是培育重點產業,圍繞培育「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目標,推動海南大學新藥篩選及評價平台、海南醫學院安評中心投入使用,引進新華醫療等52個項目落地,長安製藥等11個項目建成投產,醫藥產業實現工業產值273.6億元、增長10.4%。離島免稅購物「擔保即提」和「即購即提」落地實施,離島免稅店銷售額265.1億元、增長39.4%。發展壯大汽車產業,吉利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項目建成,海馬汽車產值增長46.8%,康迪電動車出口超1.4萬輛。

新的一年,海口將聚焦實體經濟,全力招大引強,圍繞我市產業強鏈行動、園區提質行動、投資增效行動,主動增強招商引資的戰略引領力,着力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以招商引資新突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挖存量,緊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半導體、加工增值、航空維修等產業「鏈主」企業,精準招引上下游企業,紮實推動「強鏈補鏈延鏈」。二是促增量,利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成渝四個駐外招商分局以及境內境外兩個招商渠道網絡,招大引強,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三是強機制,市領導牽頭組建重點項目配備服務專班,完善招商引資聯席會制度、項目遲滯紅黃藍預警等機制,加強項目建設督查考核,促進招商引資項目早落地、早開工。四是擴影響,舉辦「全球大招商」活動等四場主題招商活動,依托商協會、海外僑商會等渠道開展多方位招商推介,不斷擴大海口的「世界能見度」。

記者:海口要成為全國首批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試點城市。在這一方面,海口有什麼具體的政策舉措?市場回應度如何?

丁暉:2023年9月,海口入選第一批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試點城市。聚焦藥品及醫療用品製造業等五大行業,鼓勵試點企業先行先試,探索支持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實現「試成一批、帶動一片」,為實體經濟發展添能蓄力。

一是健全工作機制。成立海口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加強工作統籌和服務指導。構建數碼化梯度培育機制、「總包-分包」服務模式、「鏈式」數碼化轉型模式、平台服務保障機制等工作機制,提高試點工作效能。

二是加強資金保障。安排3億元財政專項資金,(其中中央財政1.5億,市級財政1.5億),用於支持試點中小企業數碼化改造。此外,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資金,組織中小企業積極申報「智慧海南」專項資金、省工業企業擴大投資和技改提質獎補資金,已有27家中小企業累計獲得近1.3億元支持。

三是強化政策指導。制定出台《海口市中小企業數碼化轉型城市試點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規範試點專項資金管理,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支持推動中小企業加快數碼化轉型[比如,對實施期滿通過改造驗收、數碼化水平達到二級及以上評測標準的中小企業按照不超過企業數碼化改造支出總額的70%發放補助,最高補助金額可達50萬元。對樣本企業、「鏈式」典型模式最高補助100萬元,對優質服務商,以及獲得數碼化車間、智能工廠、最高補助200萬元。]。

四是統籌推進實施。按照遴選試點企業、遴選服務商、深度調研診斷、打造「N+X」小快輕准應用場景、工程化實施改造、組織項目驗收、分行業複製推廣的工作思路推進試點工作。當前,我市超過60%的中小企業認同數碼化轉型,願意參與數碼化轉型試點,藉此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經營能力。已有23家中小企業通過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政策實現ERP系統與海關監管輔助系統的聯網對接。金盤科技入選工信部的多個數碼化試點示範項目,實現產能提升124%、人均產出提升136%,用電強度和耗水強度分別下降53%、68%。

接下來,海口將藉助海南自貿港建設機遇,通過技術賦能、平台賦能、生態賦能等模式,滿足企業不同場景的數碼化轉型需求,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記者:如何進一步推進海口和香港之間的交流合作?

丁暉:近年來,海口與香港互動頻繁,瓊港經濟合作發展示範園區聯合工作機製成立和瓊港合作示範區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順利簽訂,標誌着兩地合作正式駛入「快車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貿易中心,離岸貿易、金融、專業服務、消費精品等產業領域發展水平均走在世界前列。隨着海南自貿港建設深入推進,海口作為海南的國際往來門戶,與香港開展交流合作有着美好的前景。

一是打造合作落地載體。加快建設瓊港經濟合作發展示範區,將瓊港經濟合作發展海口示範區打造成為自貿港對外開放發展的重要標桿,推動更多港企落地海口,助力開創瓊港合作新格局。持續加大對港資港企的招商引資力度,強化專業服務等細化領域招商工作,完善配套服務,吸引更多知名企業入駐,以「香港力量」吸引高能級經營主體向海口聚集。依托海口優質會展保障設施資源打造的「香港專業機構服務中心」,也為香港專業機構「拎包開業」和「快速展業」提供便利。

二是深化專業服務合作。海口快速發展的市場主體對法律、保險、金融、會計、設計等專業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這與香港發達的專業服務市場和經營主體高度匹配。海南自貿港先後出台鼓勵港澳台地區人才服務海南發展、支持港澳青年來瓊就業創業等政策,為香港人才來瓊執業就業創業提供強力支撐保障。

三是探索制度創新合作。海口擁有全省54%的金融業增加值和90%以上的金融機構。我們將進一步強化海南自貿港在跨境投融資、「新金融」、擴大境外融資等方面政策優勢,通過制度集成創新大力幫助和支持香港企業在海口開展金融業務。同時,鼓勵和支持香港企業充分利用「雙15%」所得稅、進口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加工增值免關稅等政策,探索推動相關產業上下游在海口落地。(記者 吳軍暉)


責任編輯:林鏗泓 兩會專訪 | 全國人大代表、海口市市長丁暉:聚力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區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