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湛江:產業強市 生態典範 彰顯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湛江:產業強市 生態典範 彰顯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責任編輯:徐樂釗 2024-03-07 11:15:2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ce69c19835fed033813523cc9b01bb67.jpg

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園區。 楊證民 攝

0b0641257f1a89b3d6ad465efee60ba5.jpg

湛江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範市。

9bd7f4dda0783b5699065e7b29b6755d.jpg

寶鋼湛江鋼鐵基地有望實現近零碳排放。

336a1fb1c8c76ac310706682e2bfcb55.jpg

陸上風電。 梁波 攝

7eccab8df3468c346dd6113ffd0b1352.jpg

生態優良的濕地公園吸引了各類水鳥築巢,圖為雷州九龍山紅樹林濕地公園。李天統 攝

港城春日,一片繁華。湛江,一座靠海而生的城市,以勃勃生機詮釋着製造業強市的科技創新發展之道。

龍年伊始,在新春第一會上,湛江發出了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要求進一步推動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能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近年來,湛江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同時,湛江加快發展海洋經濟,並將紅樹林保護與修復工作視為重中之重,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創新舉措加強生態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經濟動力。着力打造「鮮美湛江」文旅品牌,以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海洋文化吸引眼球成為「頂流」城市,湛江正在努力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以堅實的步伐向前邁進,展現着一座高質量發展的城市典範。

挺起製造業「硬脊樑」 描繪高質量發展藍圖

站在湛江這片熱土上,不難感受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高質量發展的氣息彌漫在每一個角落。2023年,湛江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93.6億元(人民幣,下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0.5億元,增6.6%,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製造業被譽為湛江發展的「硬脊樑」。新的一年,湛江不懈奮鬥,加速推進製造強市建設,以一系列舉措推進新型工業化,深入實施製造業「五大提升行動」。1月2日,湛江舉辦了「百千萬工程」暨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集中啟動活動,20個項目集中開工、簽約,總投資額超過220億元。這一重大舉措,充分彰顯了湛江製造業當家的決心和信心。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寶鋼湛江鋼鐵、廉江核電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建設,為湛江的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勁動力。

湛江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持續優化臨港產業布局,加快發展海上風電、高端海上裝備、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濱海旅遊等產業,建設具有輻射帶動力的海洋經濟產業帶。今年湛江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湛江從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邁進。

當下,聚焦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和藍色海洋經濟,湛江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根基。

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 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

人勤春來早,湛江於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召開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進一步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和舉措。據了解,2023年,湛江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長70.9%,投入強度提高0.33個百分點,增速均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57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509家,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7家,市級以上孵化器14家、眾創空間18家,超過77%的研發投入由企業完成。

近年來,湛江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科技創新「1+N」政策體系。一方面,湛江加快建設國家高新區、湛江灣實驗室等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大力培育研發機構,強化產業科技創新平台支撐。另一方面,湛江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培育計劃和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企業創新服務供給,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企業研發加計扣除等惠企政策,鼓勵企業強化自主創新。第三方面,湛江聚焦支柱產業推進產業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優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實施一批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具有重大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取得明顯成效。第四方面,湛江深化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組建湛江市海洋生物醫藥技術創新聯盟,推動湛江灣實驗室的建設,建立湛江市硇洲族大黃魚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海洋所、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建湛江蠔產業技術研究院。第五方面,湛江加快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實施創新創業團隊引育「領航計劃」等項目,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下一步,湛江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立足湛江科教資源和產業基礎,推動高水平創新平台建設,營造一流產業發展和創新創業生態。支持湛江灣實驗室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圍繞智能海洋裝備、海洋綠色能源、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提高科研能力。加快組建海洋產業發展創新中心、綠色化工產業發展創新中心、現代化農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布局建設一批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和工程技術中心;推進鋼鐵產業自主革新,發揮中科煉化、巴斯夫、中海油三家龍頭企業的科研領軍作用,推動石化產業全產業鏈創新,研發生產高端精細產品、高端化工材料,努力建成世界級高水平的煉化一體化基地。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謀劃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規劃布局新型儲能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不斷開拓產業發展新空間。未來湛江將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升級方向,紮實做好科技創新文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與產業互促互強,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建設「紅樹林之城」 激活生態宜居綠色引擎

2023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省考察調研,他首先來到湛江市,考察了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了解當地加強紅樹林保護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片紅樹林是「國寶」,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好。

湛江近年來提出建設「紅樹林之城」,努力把「紅樹林之城」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在紅樹林保護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發布全國首個地級市紅樹林保護修復規劃,頒布實施《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條例》,並完善了紅樹林資源保護工作機制。同時,湛江還加快推進雷州市、徐聞縣兩個「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紅樹林面積實現了逆勢遞增。

此外,湛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積極開展「紅樹林碳匯價值綜合保險」等創新舉措,為紅樹林保護注入了新的經濟動力。湛江還成立了紅樹林資源保護領域辦案組,嚴厲打擊破壞紅樹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湛江牽頭編制的《廣東省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被省生態環境廳正式發布,解決了紅樹林碳增匯的量化和變現兩大難題,為紅樹林生態價值的實現提供科技支撐。此外,湛江還印發《湛江市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紅樹林生態價值的實現。

湛江在全省率先開展「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生態型經濟試點工作,形成「湛江模式」,為紅樹林保護與水產業發展實現雙贏。通過研發高附加值的生態產品,湛江成功打造「湛字號」標桿海產品牌。

去年,湛江通過實施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七大行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行動、「紅樹林之城」建設提升行動、城鄉一體綠美提升行動、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和全民愛綠植綠興綠護綠行動),推動污染防治攻堅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湛江將繼續深入實施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七大行動」,大力推動「紅樹林之城」建設,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半島。

南海之濱,一幅生態宜居的湛江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挖掘「三鮮三美」文旅資源 打響「鮮美湛江」文旅品牌

湛江三面環海,海洋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正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海洋文化,打造一幅鮮艷絢麗的文旅畫卷。

近年來,湛江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大文旅的理念推進文化旅遊資源整合、產業招商、重點項目建設等,做大做精文旅產業,全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突破。

今年初始,湛江積極探索「鮮美湛江」文旅品牌的打造之路,用好用足「三鮮三美」(空氣鮮、水質鮮、物產鮮,城鄉美、自然美、文化美)這一特質稟賦,切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城市品牌,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核心吸引力。

2月28日,湛江市委工作會議專題研究打響「鮮美湛江」文旅品牌,要將「鮮美湛江」品牌建設作為提升城市發展能級,賦能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融入城市發展的全過程各方面,創新理念、強化舉措,進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湛江作為一座環境優美的城市,其空氣質量一直備受關注。據數據顯示,2023年湛江的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全省第二,PM2.5年均濃度更是降至20微克/立方米,為近五年來最佳水平。

湛江的水質也同樣值得稱讚,全市7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100%達到優良,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更是高達95.8%。除此之外,湛江還擁有豐富的海鮮資源,其海鮮美食享譽全國。

湛江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還保留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無論是城市中心還是鄉村角落,都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在湛江,你可以在霞山觀海長廊欣賞紅樹林的壯美,也可以在鄉村中感受古色古香的建築和自然風光。湛江的文化底蘊同樣深厚,各種民俗活動和傳統文化節慶活動為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和活力。

隨着湛江文旅事業的蓬勃發展,其旅遊市場也呈現出供需兩旺的景象。數據顯示,僅在今年春節假期8天內,湛江就接待遊客306.05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22.9億元,充分彰顯湛江文旅市場的繁榮與活力。

從科技創新,到向海圖強;從藍色經濟,到綠美湛江;從文旅融合,到鮮美湛江。新的一年,湛江正以拚的勇氣、闖的勁頭、爭的意識,奮力推動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湛江新篇章。(記者 李芳 蔡易成)

WechatIMG74.jpeg

責任編輯:徐樂釗 湛江:產業強市 生態典範 彰顯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