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名家指點】內地來港免簽證 同舟共濟渡難關

【名家指點】內地來港免簽證 同舟共濟渡難關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2-11 00:15:27 來源:香港商報網

 蔡志忠 全港各區工商聯永遠名譽會長、香港山西政協常委及召集人、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永遠名譽主席及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本文見刊之時,已正式踏入龍年,筆者在此恭祝各位讀者龍馬精神,吉祥如意!也期盼香港經濟能像巨龍翻騰,衝岀困境,否極泰來!

 球王美斯於香港足球友誼賽缺陣一事仍在發酵,內地環球時報形容不排除是政治事件,或有幕後勢力干預,有意令香港難堪。近幾年經歷了社會動亂和新冠疫情,香港經濟元氣大傷,港府努力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和音樂會等,銳意要將香港打造成盛事之都,也籍此帶動經濟發展。無奈美斯突然罷踼,引起軒然大波,經過幾番交涉,主辦方終於作出補償一半票價的宣布,算是給所有球迷們一個較為合理的交代。

 世界正處於多事之秋,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香港成了中西方角力的戰場,「一國兩制」如何能夠行穩致遠,蘊藏着國家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和港府高官們的執政智慧。現實是殘酷的,美歐某些國家竭力想將香港定性為內地城市,而我們堅持走的是國際金融中心路線,香港實施普通法法律,有完善獨立的司法制度,資金可以自由進出流動;這裏更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也是世界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樞紐等,實施的正是資本主義制度。由於我們需要鞏固這些優勢,所以必須全力以赴搞好經濟,否則就會辜負國家對香港的期望。

 搞好經濟 一國兩制才能行穩致遠

 要搞好經濟,就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勇於指出自身的問題和不足,才能真正藥到病除。面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寂靜,股票市場的萎縮,以及樓市交投的蕭條,這幾個香港經濟重要的範疇都走在歷史的低點,我們要承認經濟正處於低谷,筆者曾經多次撰文呼籲港府盡快推出支援股樓措施,原因並非想推高股價或樓價,而是要增加行業的流通量,幫助股市集資、政府賣地、市民買樓,以及滾動龐大的相關產業鏈和推動基層的工作就業等。

 不經不覺龍年已經來臨,雖然港府終於聽到民間的聲音,支援股樓的措施開始陸續推出,但是資本市場巨大的財務壓力,以及中小企業出現的倒閉危機似乎更為嚴峻。今天金融、股市和樓巿依然嚴重不振,如果繼續激活不出正常的交投量,經濟就永遠走在尋底的道路上。那麼應該如何是好?筆者突然想起一招,這一招可能是目前唯一能夠改變逆境的絕招。

 向中央要求:內地與香港互免簽證

 「中國內地與香港互免簽證」這一招不用花錢也不必徵稅,只要港府向中央提出誠懇要求,希望得到中央政府同意,記住一定要直接向中央反映港人的訴求。理據很簡單,中國與不少國家,包括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以及許多東南亞國家實施互相免簽證旅遊措施,為什麼我們香港沒有?香港是中國的領土,是中國的一分子,與其讓大量的中國旅客到日本、新加坡等國旅遊觀光,不如也開放更多的內地同胞來香港購物消費,本是同根生,內地與香港一家親,應該同舟共濟,今天香港經濟出現困難,更需要大量旅客來支援,香港仍然是內地同胞嚮往的地方。

 記得當年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香港經濟跌到谷底,樓價大跌六七成,民間財富大量蒸發,負資產物業逾10萬單位,公司倒閉、個人破產數以萬計,當時燒炭跳樓幾乎日日發生。其間,港府推出無數救市措施,包括停建公營、停止賣地、停售居屋,以及「孫九招」等,然而樓價仍然跌不停,下調時間長達六七年,直至2003年中央宣布「自由行」,個人遊的旅客從638萬人次大幅增加至4075萬人次,從那年開始才正式拯救了經濟。

 目前香港經濟表面看似平靜,其實內裏嚴重受傷。中小企業獲延長兩三年的償還債務時間,幾萬家企業因此尚未「爆煲」,可這只是延後他們的破產清盤日期,不能解除倒閉的命運。前車之鑑,所謂防範於未然,今天的負資產數字雖然只有逾2.5萬宗,但年中後將直逼四五萬宗,在數字沒有進一步惡化之前,希望中央能伸出援手,這是最好的絕招,先從深圳實施「一簽多行」,再到大灣區,再到全中國,最後都互相免簽證。香港每年需要6000萬以上的遊客,別擔心,如今已經沒有水客,我們接待的配套設施是足夠的。這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祝各位讀者龍年吉祥如意,香港明天會更好!

責任編輯:靜文 【名家指點】內地來港免簽證 同舟共濟渡難關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