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惠州大亞灣幾年GDP預增長8%

惠州大亞灣幾年GDP預增長8%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1-26 14:25:47 來源:香港商報網

    1月25日,大亞灣開發區 2024 年工作會議召開。惠州大亞灣區黨工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郭武飄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經濟工作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工業投資增長10%、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

    2023年GDP增長7.2%

    據介紹,去年,大亞灣發展步伐更加堅實。大亞灣石化區連續五年獲評「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再次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五星示範基地。埃克森美孚一期部分裝置、公用工程機械竣工,中海殼牌三期動工建設,恆力500萬噸PTA、中海油惠州石化產品結構優化及質量升級項目滿產達產。成立新興產業園南區塘橫片區建設現場指揮部,圓滿完成年度「 四個一」目標。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7.2%;財政收入增長7.9%。

    在招商引資方面,大亞灣開發區赴歐招商引資,投資近百億元的中海殼牌聚碳酸酯項目簽訂投資協議,歐德優創擴建項目加快推進。在深圳舉行招商對接會,簽約項目總投資額超百億元。高位推動企業擴大原油、成品油保稅進口業務,實現進出口額663.9億元,增長18%,增幅惠州全市第二。完成實際利用外資6億美元,增長30.4%,總量惠州全市第一。廣東首個美商獨資化工研發中心——埃克森美孚大亞灣研發中心開工建設。深度參與港口建設,荃灣控規編制範圍擴大至10平方公里,通過向荃灣港口開發有限公司增資擴股,與惠州市港投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新開通惠州-越南航線。

    與此同時,去年,大亞灣以創建「全天候文明大亞灣」為目標,城市品質提升二期工程完成,獅子山公園列入綠美廣東省級示範點,黃金海岸二期全面開放。淡澳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大亞灣大道城市景觀廊道啟動建設。奧林匹克體育公園綜合館開館,籃球館、游泳館、圖書館動工建設。龍盛二路等5條斷頭路加快打通,澳頭圓盤老城區內澇整治取得突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素優良率全市第一。試點開設 STEAM教育課程。新建7所學校,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超1萬個,增幅惠州最高。惠亞醫院二期等6個醫療衛生項目穩步推進。

    全力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

    郭武飄指出,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是大亞灣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大亞灣開發區將以更高站位、更強力度,全力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參考「以港興產,產興促城,港城互動」發展模式,港口發展引領帶動產業提升,產業提升為港口和城市發展增添新動力,城市的發展為港口和產業提供平台和支撐。

    以新型工業化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高水平建設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推進石化產業鏈高端化發展,加快推進綠色化轉型,持續推動智能化園區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創新中心,規劃建設大亞灣坪山河科創走廊,加快新興產業園北區低效用地和村民留用地盤活利用,加快塘橫片區建設。

    聚焦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優美宜居的濱海城市。加快推進中心區「一河兩岸城市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澳頭老城區、猴仔灣片區 「 一軸一帶五片區」建設,建設霞涌「 國際化社區、國內一流度假區」,拓展海上生活空間。

    着力擴能升級,打造現代化綜合港口。強化規劃引領,統籌考慮港口與石化區、霞涌片區規劃建設,加快荃灣港區產業規劃、空間規劃的編制,推進港口岸線、碼頭布局的綜合利用研究。發展港口物流業,完善集疏運體系,吸引航運物流企業落戶大亞灣。依托現有油品、化工品企業,大力開展港口貿易,推動惠州港從產業港向貿易港、產業港並重轉型。

    探索建立香港引才工作站

    為更大力度推動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高地建設,大亞灣全力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埃克森美孚一期開車投產、二期完成轉規、核准,中海殼牌三期簽訂最終投資協議並全面開工,力爭中海殼牌聚碳酸酯項目9月全面開工,穩步推進中海油油砂加工項目。積極對接北歐化工、科思創等重點化工企業,力促投資落戶。

    推進港區石化區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埃克森美孚配套液體碼頭、LPG碼頭及罐區項目,確保如期投用。充分利用物料管廊,謀劃建設自動化運輸系統,研究荃灣港區聯接石化區、純洲島建設跨海大橋事宜,打造大交通集疏運服務體系;

    加強石化區南北兩區聯動。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一管兩道」等公用工程加快建設投用。成立公用工程合資公司,協助推進北區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南區上游原料最大量 「 隔牆供應」北區。成立聯合招商團隊,充分發揮南區龍頭項目的「榕樹效應」,聯合製作招商圖譜,實施精準招商。

    發揮本地頭部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力爭新興產業園產值突破千億元。強化與惠陽、深圳龍崗、坪山、大鵬新區產業協作,構建高端製造產業組團。

    鼓勵製造業企業圍繞新能源利用展開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設備創新,加大新能源利用相關技術改造力度。加強城鄉充電樁規劃建設,建成村有點、街道有站的新能源汽車補能圈。力爭儲能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

    深化與中科院過程所、中山大學、惠州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探索建立香港引才工作站。(記者 盧偉 通訊員 惠灣宣)

頂圖:會議現場

責任編輯:林梓琦 惠州大亞灣幾年GDP預增長8%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