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首個社區客廳考察記:劏房戶的生活空間變大了!

首個社區客廳考察記:劏房戶的生活空間變大了!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1-22 08:39:2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特首李家超去年10月底發布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社區客廳試行計劃」以支援劏房戶。2024年新年之前,首個社區客廳項目即在深水埗區啟用,由九龍樂善堂負責營運,設有廚房、飯廳、客廳、電腦學習室、洗衣乾衣房、浴室、兒童玩具角及暫託室等。從計劃宣布到實體啟用,首間社區客廳只用了49天,能有如此快的「香港速度」,歸功於政商民三方合作的精準扶貧新模式。為一探究竟,本報獨家專訪營運項目的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並對這間社區客廳進行了實地「考察」。

BOB_3350.JPG

 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表示,社區客廳有信心開張3個月內能達到500個會員的目標,目前已開設手機App方便會員登記及使用各類設施服務。記者 崔俊良攝

 政商民合作締精準扶貧新模式

 去年12月13日,離特首施政報告宣布推行社區客廳試行計劃不到50日,由政府主導、關愛基金撥款2500萬元,信和集團及黃廷方慈善基金提供場地,九龍樂善堂營運的首個社區客廳在深水埗福華街188號啟用。

 日前,記者赴深水埗社區客廳實地「考察」。該客廳面積8000平方呎,設有大梳化、大電視,有可供16個家庭同時使用的共享廚房、飯廳、電腦學習室、閱讀角,有三部洗衣乾衣機、兩個淋浴間等設施,同時提供功課輔導、兒童暫託、玩樂等設施,提供夾公仔機和桌上遊戲,也有頌缽、書法等有助身心健康的興趣班,部分設施和活動必須預約。所有設施只有自助洗衣乾衣機須付費每次8元外,其他一切免費。政府目標是最少服務500個劏房戶,一年可讓約8萬人次使用。

BOB_3373.JPG

 社區客廳共享廚房可供16個家庭同時使用。 記者 崔俊良攝

 該項目為期三年,試行一年後當局將會檢討成效,並考慮擴展至其他劏房戶較集中的社區。在首個社區客廳開幕日,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希望劏房未來只用作睡覺,其他的家庭活動皆可在社區客廳舉行,把劏房狹窄環境的影響減到最低。他還透露,信和集團已承諾將在土瓜灣和紅磡等地再撥地方用作社區客廳。

 另一邊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亦於電台節目表明,首個社區客廳面積達8000平方呎,其實只要有一個2000平方呎的空間就已足夠有餘。該客廳可向基層家庭提供共享空間、洗衣或洗澡,能夠讓兒童做功課等,職能多多。他更希望今年內可開設多幾間這樣的社區客廳,且當局也收到信息,有多家機構有意參與社區客廳計劃。

1258779.jpg

 政務司司長兼扶貧委員會主席陳國基(站立,前排左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站立,前排左三)視察本港首個社區客廳,觀看學生玩遊戲。政府新聞處

 有信心很快達500會員目標

 這間社區客廳開放時間為早上11時至晚上10時,全年無休。使用者符合三項資格,即可登記成為會員入場,包括:居於區內劏房;符合入息資格,如領綜援、接受學生資助、家庭收入低於全港住戶中位數75%;以及最少一名住戶為香港居民。

 劉愛詩總幹事透露,截至今年1月11日,已有90個劏房戶成為社區客廳會員,並有信心3個月內達到500個會員的目標。目前會員八成是家庭客,兩成是單身人士,最多人使用的服務或設施是功課輔導、洗衣乾衣、廚房等。而且,項目已建立手機App,方便會員登記及使用各類設施和服務。

 首間社區客廳為什麼能夠在如此短時間內落實呢?劉愛詩解釋,九龍樂善堂本身有營運過渡性房屋,當中也設有共享空間,且已有5年營運「共享客廳」的經驗;建造方面,信和工程人員幫忙很多,很多裝修都是他們幫手;當然,政府方面亦很快手,勞福局審批款項超快,民政事務總署幫手宣傳,介紹善長、商界贊助等。「這就是政、商、民合作的好處,也是項目能這麼快啟用的原因。」

 200多大專生樂當半義工

 香港各行各業都缺人才,社區客廳情況如何?「這裏提供功課輔導、兒童臨時託管,還有多個興趣班,人手、導師如何招聘?」記者關切發問。

 劉愛詩回應說,社區客廳20名全職人員目前已全員到位。她介紹,樂善堂本身有很多長者中心,都有類似模式經營,人員調動不算困難。興趣班導師大多來自樂善堂本身的資源網絡;功課輔導方面,他們就招聘了200多位大專生當半義工,因為目前補習老師市價時薪為200元,而他們只收九龍樂善堂80元。

BOB_3360.JPG

 社區客廳內,有兒童學習及玩具角,亦會有哥哥姐姐來睇住暫託兒童。 記者 崔俊良攝

 「他們大都也是基層出身,知道知識可改變命運,所以非常樂於參與,以生命影響生命。」劉愛詩說,這些哥哥姐姐不僅給中小學生輔導功課,亦會幫手睇住暫託孩童。

 會員點讚 客廳幫助好大

 彭女士是深水埗社區客廳使用者之一,一家四口住在距離此15分鐘路程的劏房。其長女就讀大專一年級,幼女就讀小二,全家只有丈夫工作,女兒正接受學生資助,她們平均每周使用社區客廳三次。

BOB_3414.JPG

 彭女士說,來社區客廳洗衫每次只需8元,比外面平很多。記者 崔俊良攝

 背景相似落客廳有傾有講

 「兩個女最鍾意來沖涼,貪佢淋浴間好大,洗頭水沐浴露又免費提供,帶條毛巾來便可。」彭女士說,「我就最鍾意來煮飯,每個會員都有一個小膠箱,可以存放食材在雪櫃,油鹽醬醋等調味料這裏亦免費提供。」

 彭女士喜歡來這裏煮飯,主要原因是大多會員有相似背景,大家可以一邊煮飯一邊聊天,交流廚藝和教育子女心得等。客廳每周提供一次免費糖水晚宴,每逢有新節目,職員都會透過手機群組通知,會員又可以獲得最新的政府福利等資訊。這裏有兩成會員是單身人士,他們喜歡買飯上來吃,也有人會透過手機預訂這裏提供的飯盒,每個18元,學童飯盒10元,目前每餐可提供100個飯盒;商界也經常捐來生果、盆菜等食物。

 盼政府加推「迷你倉」

 社區客廳還是一個讓照顧者認識社區及資源的轉介點,藉此凝聚社區,構建區內人情關係。對此,彭女士讚不絕口,她認為這對劏房戶生活起到很大幫助。她建議客廳內增設儲物櫃,讓使用者可以把手袋、背包等隨身物品放下,淋浴室則可加設風筒等。

 在針對劏房戶的精準扶貧上,彭女士認為政府應加推「迷你倉」資助。她說,「劏房地方既小又少,連轉季衣服都無位放,很多時都要被迫棄掉,而現在租一個迷你倉動輒逾千元,希望政府可以幫助到。」

 民間社區共享空間各具特色

 社區共享空間概念,其實在民間早有存在,本港NGO就此亦有運作。

 2016年,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推出劏房家庭支援計劃,針對居於劏房、天台屋、工廈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家庭,每次只需8元便可使用社區廚房。經過三期發展,2022年,最新發展成為賽馬會「絡區樂居」劏房家庭支援計劃,已經可以劃分不同使用區域,包括洗衣機、廚房、咖啡機,以及按摩椅等空間,解決街坊因租住劏房而衍生的日常起居難題。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組織高級幹事潘詠珊表示,計劃開展至今,服務家庭已由1000個升至2000多個,當中500多個為活躍用戶,絕大部分使用者為女士,其中三至四成為單親媽媽,反映服務確有實際需要。

 2020年,國際非牟利組織「OneSky for all children」於深水埗開設「李伯忠一片天國際啟育中心」,支援來自弱勢社群的照顧者(包括新移民、失業、單親、面對經濟困難等)以促進0至6歲的嬰幼兒發展,推動弱勢早期親職教育及家庭關係,既為照顧者家庭提供適切幫助,亦為社區提供支援。他們不以「服務中心」命名,而稱為「社區客廳」,希望以舒適愜意的空間讓會員帶着輕鬆的心情隨意「落客廳坐坐」,照顧者可以喘息、孩子可以玩樂、長者可以社交,除去「個案跟進」壓力外,亦與其他照顧者交流連結,同時獲得多元專業的支援。

 2021年8月,「醫護行者」和「香港明愛」合作推出賽馬會「三房兩廳開枱食飯」社醫共生計劃,主要服務港島中西區及南區的劏房住戶,透過將社區、社工和醫療團隊 (護士、藥劑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學家及公共衛生學家) 結合,與劏房街坊一同打造一個舒適的「屋企」,一起烹飪、吃飯、做運動、身體檢查及藥物諮詢,建立更健康的生活習慣。「三房兩廳」包括:鄰里飯廳,提供烹飪及用膳共用空間;鄰里客廳,提供劏房戶認識夥伴的空間,連結社區義工以支援學習、娛樂及交換資訊的空間;社區健身房,提供健身空間鼓勵積極運動,以紓緩身體痛症,降低勞損風險,重塑活躍人生;社區藥房,為社區提供非牟利配藥服務及專業藥物諮詢,並與劏房住戶交流用藥、保健用品心得;家庭保健房,以家庭為本推動健康管理,在個人、家庭及居住環境、社區多個層面促進健康。至今,該計劃已服務超過1166個中西/南區的劏房居民,劏房戶數目高達472戶,以中西/南區8303個劏房住戶的數字計算,大約八個劏房戶就有一個是其會員。

 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表示,每個慈善組織在不同地區和專業都各有優勢,所以他們主辦的共享空間都各有特色。「我們希望社福界同工共同努力,為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提供支援,提升他們的個人能力,令他們由受助者變成施助者,帶動社會持續發展。」香港商報記者 李銘欣

微信圖片_20240122083904.jpg

責任編輯:靜文 首個社區客廳考察記:劏房戶的生活空間變大了!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