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亦展亦演 同作同賞 上海:社區文化原來可以這樣做!

亦展亦演 同作同賞 上海:社區文化原來可以這樣做!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1-09 12:41:26 來源:香港商報網

    雖然時值上海的寒冬。但在長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長寧民俗文化中心),一股社區文化的熱乎氣卻不時飄揚出來。這股熱情來自於上海戲劇學院的幾個研究生同學,更來自於長寧區新華路街道、北新涇街道等社區的熱心居民。

2、口述劇場導演及素人演員慶賀演出成功(特邀攝影:王犁).jpg

口述劇場導演及素人演員慶賀演出成功(王犁 

    上戲學生接觸社區街道時,發現滬上有不少公共藝術空間經常處於閒置狀態,同時也缺乏新生代力量持續為社區文化賦能。學生們認為,藝術生活也應當容納進國家倡導的「十五分鐘生活圈」。於是,她們創新設計了一套創作模式:話題要新穎,參與者年齡層要寬,組織者可以年輕化,最重要的是社區居民能夠協同參與。最後,就是將這種嶄新的創作模式搬到群眾文化根據地——社區文化館中來。

3、創作人員素人演員大合照(攝影:Cissy).jpg

創作人員素人演員大合照(Cissy 

    說干就干:她們創設攝影工作坊、手模製作坊、戲劇工作坊,並通過戲劇工作坊尋找素人演員。每次活動就是一個共同創作的過程,展品中有兩個由社區居民共創而來:《映》的主體是印滿膠片相片的紗簾,照片一部分來源於攝影工作坊,一部分由參與過工作坊的社區居民以及素人演員提供;《Ophelia「S」》是一個手模裝置,手模都由參與過工作坊的社區居民和素人演員的手倒膜而成。許多從未有過藝術創作經驗的社區居民,通過接受創作者訪談、參加工作坊、進行集體編作等,以不同程度參與到了藝術創作中來。

5、Ophelia「S」手模裝置(特邀攝影:王犁).jpg

Ophelia「S」手模裝置(王犁 

4、口述劇場劇照(特邀攝影:王犁).jpg

口述劇場劇照(王犁 

    就在這個寒冬里,口述劇場《她的廚房,暫不開放》開演,展覽《她和「她」》亦同時展出。演員們穿梭於大型水池裝置及水池外前區,講述各自的生活故事以及由廚房作為出發點展開的生命體驗。素人演員們的一個個故事,引發了現場觀眾共鳴,有人不禁落淚,也有路過居民駐足於觀眾席側靜靜觀看。在一對一表演板塊中,素人演員將自己完全交予觀眾,並和觀眾一起分享獨屬於彼此的演出時光。演出過程中,櫥窗外路人也不時停留向內看去,演出和展覽此時就融為一個整體。

    10天展覽進行過程中,涵蓋了3天演出。這次「展覽+劇場」均圍繞普羅市民的「廚房」展開,旨在探索社區人民生活細節,關注女性社會身份及其社會身份外的自我。口述劇場總導演、上戲社會表演學研究生田露說,廚房是觀察生活的一個切口,我們如何選擇食物、烹飪食物,都反映着我們有多了解自己的喜好、多重視自己的需求。廚房是一個覆蓋全年齡段的話題,它能喚醒參與者的表達欲,繼而用多種方式實現自我表達。透過展覽和口述劇場,我們最重視的是人與人、人與作品之間的關係,並注重在「人本主義」理念下的城市微更新中以社區空間為載體的實踐探索。

6、《映》與一對一真人圖書館劇照(特邀攝影:王犁).jpg

《映》與一對一真人圖書館劇照(王犁 

    活動策展人、上戲藝術管理研究生李瀟然介紹,這次社區藝術活動有展覽、有演出,照片等展品皆取自社區,而演員除了學生大部分是從無演出經驗的社區素人。「正因為有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吸引到許多人前來觀看,還輻射到更多圈層的居民一同欣賞。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也稱讚這個主題和呈現形式非常接地氣,希望以後多來多演。」這位來自香港的港澳台學生說:「我為自己的團隊自豪,我們為社區藝術及群眾文化注入了一點新鮮血液和年輕力量。我們探討時下社會關注的話題,吸引年輕人走進社區,讓大家看到自己所居住社區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而對於我個人而言,這對於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也別有意義。」(佳敏)

頂圖:觀眾觀劇後熱淚盈眶(Cissy

責任編輯:林梓琦 亦展亦演 同作同賞 上海:社區文化原來可以這樣做!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