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展覽】饒宗頤合作畫系列 展現與嶺南四君友誼

【展覽】饒宗頤合作畫系列 展現與嶺南四君友誼

責任編輯:副刊 2024-01-04 20:04:4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古時文人喜歡雅集,以詩文書畫與對方切磋,並誕生中國書畫藝術獨有的「合作畫」。現正於饒宗頤文化館舉辦的「嶺海風韻:饒宗頤與嶺南四君子合作畫」展覽,呈現了饒宗頤分別與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四人合作的畫作共36幅,展品重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也反映名家之間的友誼。 直至現代,名家之間的「合作畫」越來越少見,更凸顯饒公這批合作畫的珍貴。 (記者:Janice)

展覽展示了68幅合作畫系列中的36幅畫作。(Janice攝)

 展覽展出了饒宗頤分別與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從1983至2001年期間合作的繪畫,饒公將自己完成的作品交予四位嶺南大師,請他們自行根據他的畫作主題補筆。展覽的策展人、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對記者表示,這批合作畫並非首次展出,卻深具歷史、藝術及教育三層意義,值得觀眾細心觀賞:「畫家在香港、廣州等地完成這批作品,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以繪畫呈現古代詩詞,跨越了時間的限制;畫作更融合不同的藝術風格,跨越了空間的限制。最後作品表現出的和諧之美,強調了中國的傳統精神。」

楊春棠表示,希望本地年輕藝術家能參考饒公的作品,取得靈感創作合作畫,延續中國傳統文化。(Janice攝)

荷花是饒宗頤繪畫的主要題材之一,展覽也展示多幅饒公與嶺南四君合作的荷花畫。 (Janice攝)

 合作畫的緣起

 合作畫在明代經已流行,文人間交往時,主人家為表尊重,會邀請友人在自己的作品上補畫景物,以助豐富畫中意境;或補寫題字,以助了解畫中意義。作品不是一個人的畫作,亦不是一個人的書法,而是一幅集錦式的藝術創作。可惜現代合作畫已不常見,亦反映昔日的文人生活習慣已被淡化了。

 饒宗頤與四位嶺南大師的合作畫緣起,要從他與趙少昂說起。兩人是多年摯友,某次相聚,趙少昂提出合作畫,作交遊之紀念,自此兩人相聚乘興揮毫,或互為添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楊善深與饒公交往極多,亦時有合作之舉。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因廣東畫院為饒公舉辦書畫展覽,與黎雄才、關山月會面多,啟發饒公與嶺南四家合作念頭,黎、關二人也欣然命筆。這批合作畫共有68幅,每幅作品均是饒公與一位嶺南大師的二人合作,其中饒宗頤與趙少昂合作畫數量最多,楊春棠解釋,因當時兩人均在香港,且饒公早期已常與他合作繪畫。

 

饒宗頤及趙少昂作品《荷花游魚》,1983年。

饒宗頤及楊善深作品《坡石蘭竹》,1998年。

饒宗頤及黎雄才作品《山市晴嵐》,1994年。

 合作間的智慧

 合作畫有心照不宣的清規戒律,方能呈現一幅和諧的繪畫。據楊春棠介紹,作畫時賓主分明,主體景物屬「主」,補畫便是「賓」,不可各自獨立成畫,要「主賓」呼應。「嶺南畫派各人補畫時秉持陰陽對比的手法。如畫中的主體是饒宗頤所畫的,景物為『大』時,所補畫的通常是『小』。主體是濃色,所補畫用淡彩。主體景物如密聚一方,補畫的便散放在虛位,便能讓人覺得色調的節奏靈活,構圖更富趣味。」如展品《櫻桃芭蕉》饒公以濃墨描繪一棵芭蕉樹,趙少昂於角落繪畫了櫻桃,一紅一黑令畫面構圖頗具趣味。另一幅《蘆葦蜻蜓》,饒公描繪幽靜的蘆葦景象,趙少昂添加昆蟲蜻蜓,一動一靜,畫面頓時變得生動而富深意,也體現了大師功架。

饒宗頤及趙少昂及作品《櫻桃芭蕉》,1987年。

饒宗頤及趙少昂作品《蘆葦蜻蜓》,1984年。

 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雖然展品大多看不出是出自兩人手筆,但楊春棠表示,幾位名家的風格各不相同:「楊善深是四君中涉獵的範圍最廣,人物、花卉、山水均繪畫。關山月擅畫梅花,黎雄才擅畫山水,趙少昂擅畫昆蟲花鳥。饒公則是『萬能』,文學底蘊方面更是其他畫家追不上。」他舉例,如展品饒公畫柳、楊善深畫花片的《落紅不是無情物》,以寥寥數筆演繹了詩人龔自珍的經典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盡顯意境。山樹由饒公繪畫的《秋林詩思》,予人身處荒郊野嶺的孤清感,恍如多年無人問津之地,黎雄才補以人物在樹下,饒公並配以題款「送盡夕陽山更好,望鴉且喜共徘徊」,令觀看者浮想連連。饒宗頤與嶺南四君藝術風格大相徑庭,既追求構圖的完美,也要豐富畫中意境,有時或要補寫題字,令作品更完整。這種互相切磋的精神,正是中國傳統合作畫的精髓,也是饒公一直鼓吹要復興的中華傳統文化。

 03.jpg

饒宗頤及楊善深作品《落紅不是無情物》,1990年代。

饒宗頤及黎雄才作品《秋林詩思》,1990年代。

饒宗頤及關山月作品《芝仙並壽》,1997年。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3月31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下午6時(2月10至13日休館)

地點:荔枝角青山道800號饒宗頤文化館

 

責任編輯:副刊 【展覽】饒宗頤合作畫系列 展現與嶺南四君友誼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