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美國未否決2720號決議釋放了哪些信號?

【張眼看天下】美國未否決2720號決議釋放了哪些信號?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12-27 15:28:56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1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3票贊成、2票棄權通過第2720號決議,要求衝突方允許並為使用所有通往整個加沙地帶的可用路線提供便利,立即無條件釋放被扣押人員,滿足所有被扣押人員的醫療需求,並向加沙地帶提供滿足必要人道需求的燃料。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投票表決中沒有濫用否決權,而是與俄羅斯一起投了棄權票。對美方態度的轉變有多種解讀,總體看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首先,偏袒以色列國際承壓增大。加沙地面戰開打以來已無安全之地,越來越多的國家認為,以色列應停止軍事行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名言,徹底消滅哈馬斯不現實,以色列須重新考慮計劃,做出有利於建立兩個獨立國家的選擇,巴西總統盧拉甚至直斥以色列是在搞「種族滅絕」。

 除阿拉伯國家外,南非、印尼等全球南方國家也紛紛抨擊歐美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拜登政府一面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的戰爭罪行,另一面又為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人找藉口,損害了美國的國際聲譽。不久前,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批評「一些自稱促進民主和人權的國家」在處理加沙人道主義災難時的「虛偽」,美國在加沙問題上的立場進一步受到孤立。

 第二,國內壓力。12月18日,美國多名民主黨籍眾議員致函拜登「對內塔尼亞胡總理目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策略深表關切。」他們強調,「不斷增加的平民死亡人數和人道主義危機是不可接受的,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也不利於我們的盟友以色列的安全事業。我們還認為,這會破壞摧毀恐怖組織哈馬斯和確保所有人質獲釋的努力。」

 國會議員的不滿已有時日。早在一個月前,威斯康辛州馬克·波坎等24名民主黨議員就致函拜登,對加沙不斷升級的衝突,尤其是對兒童的嚴重影響深表關切,敦促總統推動加沙立即停火,結束「對兒童權利的嚴重侵犯」。

 美國政府內部分歧亦已浮出水面。總體看,白宮較國務院更親以色列。國務卿布林肯曾給國務院工作人員發電子郵件承認,國務院內部對拜登政府處理以哈戰爭的方式存在分歧。更誇張的是,還有國務院資深官員因不滿現狀公開辭職。此外,美國國際開發署上千名官員聯名上書政府:「我們對許多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感到恐慌和沮喪。我們認為,只有美國政府要求加沙立即停火,才能避免更多生命蒙受災難性的損失。」

 上個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及其附屬機構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和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139名工作人員聯名簽署了一份公開信,呼籲國土安全部就加沙採取「與過去對人道主義悲劇的反應相稱」的行動,包括為巴勒斯坦人作出人道主義安排,允許他們「基於緊急人道主義或重大公共利益原因」臨時入境美國,有資格申請就業許可,等等。

 即使在白宮內部,許多年輕人也主張美國必須更為平衡處理以色列對加沙的進攻。其實,這種不安情緒不僅彌漫在美國政府內部,而且還反映到了民間。12月19日,《紐約時報》和錫耶納學院聯合民調顯示,57%的美國人不贊成美國政府處理加沙戰爭的方式,在素有民主黨傳統票倉之稱的18至29歲選民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近四分之三。

 第三,盟友態度發生變化。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的一些盟友開始調整對以支持基調。12月17日,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星期日泰晤士報》上聯名撰文呼籲加沙地帶實現「可持續停火」。法國外長科隆納也要求以色列「立即並持久休戰」,並強調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在釋放被扣押人員和提供更多人道主義援助等問題上取得進展,繼續朝永久停火政治解決方向邁進。

 此外,加拿大、荷蘭、丹麥、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其他盟友也開始改變立場,在聯大兩次表決中由「棄權」轉向「支持」。12月12日,拜登在2024年連任選舉籌款活動上罕見公開表態稱,以色列現在擁有美國、歐盟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支持,但「開始因不分青紅皂白的轟炸而失去支持」。

 第四,2720號決議草案已按美國要求一改再改,措辭大為緩和。例如,最初草案文本要求「緊急和可持續地停止敵對行動,以允許援助進入」,但美國修改後的草案刪除了暫停戰爭內容,改為呼籲「採取緊急措施,立即允許安全、不受阻礙和擴大人道主義准入,並為持續停止敵對行動創造條件」。這樣一改,實際上為以色列正在進行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再如,最初的草案文本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加沙地带建立一個聯合國機制「專門監督通過非衝突當事方的陸路、海路和空運向加沙地带提供所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最終被修改為所有「可用的」路線,從而確保了以色列對加沙人道主義援助的控制權不會被削弱。

 此外,決議最初草案要求設立一個由聯合國「專門」負責的監督機制,來監察非衝突國經海陸空向加沙提供的所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但美方認為,由聯合國負責監督機制「完全行不通」,會導致現有援助機制出現混亂,拖緩援助輸送速度。因此,最終決議改為要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任命一名「人道主義和重建高級協調員」,建立一個通過非衝突方加速向加沙提供援助的機制,負責「酌情在加沙促進、協調、監督和核查」所有援助及其「人道主義性質」。

 綜上所述,這項決議案的措辭在美方施壓下做了不少重要調整,與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仍有不少距離,飽受詬病,但同時必須看到,這項決議的通過畢竟還是向前邁進了一步,有助於推動人道物資更多、更快進入加沙。這方面,美國的作用至關重要。然而,要徹底解決加沙的人道主義災難,避免揚湯止沸,關鍵還是要早日實現休戰停火,為巴勒斯坦人創造「兩國方案」政治解決前景,只有這樣才能救生靈於水火,真正確保以色列的安全。

 誠如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教授丹尼爾·拜曼所言:「到目前為止,以色列行動的結果好壞參半:以色列重創了哈馬斯,但在許多領域卻達不到目標,給加沙平民造成了毀滅性打擊,並在國際支持方面付出了沉重代價。」「以色列領導人經常試圖兼得一切。反之,他們需做出艱難的選擇,哪些目標應優先考慮,哪些應予忽略。」

責任編輯:程向明 【張眼看天下】美國未否決2720號決議釋放了哪些信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