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陕西 > 经济纵横

陝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72.20% 居全國第10

2024-11-27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27日,香港商報記者從陝西省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獲悉,2024年,陝西省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72.20%,較上年提升0.4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0;科技活動產出水平指數86.63%,較上年提升0.53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近三年,陝西省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速分別達到43.69%、39.30%、32.81%。

    科技成果轉化活力潛力持續激發

    據了解,近年來,陝西省推行以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製度、橫向科研項目結餘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為主要內容的「三項改革」及其相關政策,構建了全方位、全周期、全鏈條的技術轉移轉化體系,一大批科技成果被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顯著激發了全省創新創造創業活力,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過程中發揮了牽引、示範和帶頭作用。

    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冀峰介紹,「三項改革」實施以來,陝西省堅持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創新改革舉措、提升改革成效。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120.99億元,同比增長34.95%;就地轉化的技術合同項數和成交額佔比,分別比2022年提高了11.1和4.5個百分點。

    「在《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3》中,我省4所高校躋身高校轉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額前50強。在2023年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TOP100)中,我省8所高校上榜,數量居全國第四。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上,我省共獲金獎37項(不含國際項目),總數位列全國第三,產業命題賽道獲金獎12項,位列全國第一。」冀峰說。

    各具特色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加速形成

    冀峰介紹,在改革的過程中,陝西省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鼓勵高校、院所、企業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穩妥推動改革,探索形成了「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一院」即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累計培育45家科技型企業,其中7家上市公司。「一所」即西安光機所,投資孵化科技企業512家、總估值6332億元,其中在陝孵化企業114家、總估值1081億元。「一校」即西北工業大學,將292項專利技術作價4.9億元,參股成果轉化企業71家,其中2家上市企業、7家省級「鏈主」企業,通過退出股權獲得成果轉化收益24.36億元。「一港」即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與211家龍頭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成83個企業主導的校企聯合研究中心,推廣科技成果1600餘項,在陝孵化企業213家。「一企」即陝西煤化工技術研究院,實施技術攻關與產業化項目600餘項,開發高技術產品100餘種,實現成果轉化收益33億元。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效能不斷提升

    同時,陝西省建好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台,以參與改革的高校、院所、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提供便利化、高效化、精準化、常態化科創服務,實現了從「創新主體找資源」到「為創新主體送服務」的轉變。建立「1+N」線上線下常態化路演機制,形成「每周發佈+月度專場」模式,持續優化科技成果同產業轉化、金融投資高效對接的路徑通道。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為依託,建設科技、人才、資本「三個大市場」,着力滿足科技成果在轉化過程中對各類資源要素的需求。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服務創新主體30餘萬次,累計兌現獎補資金12億元;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各類科創服務機構700餘家,服務創新主體9300餘家,「e起創」計劃累計孵化項目151個、總估值118億元。建設18個秦創原未來(新興、特色)產業創新聚集區,一體化部署平台、人才、金融、服務等要素資源,優先承接「三項改革」科技成果,按產業領域集群式轉化。

    此外,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資金、人才、政策、管理等不同需求,陝西省着力推動「政產學研金介雲」跨組織協作,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環境持續優化。截至2024年9月,在陝私募基金1193隻、總規模達到1280.11億元。(記者 王寶雲)

頂圖:新聞發佈會現場(王寶雲 攝)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