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陽光裏,遊走在渭河生態廊道,湯湯渭水碧波蕩漾,群群野鳥戲水河間,休憩、鍛煉等各類設施一應俱全,廣大市民悠閒地享受着冬日午後的陽光,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盡顯眼底。
近年來,甘肅省渭源縣聚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深化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重點領域改革,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夯基、托底、提質、加碼。2024年縣城區新增學位2340個,高考應屆本科上線率達71.3%;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輸轉富餘勞動力7.26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別保持在5%、7%以上,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穩穩增強。
聚力深化教育改革,為民生幸福「夯基」
據了解,渭源縣圍繞教育管理、機制保障、「五育」並舉、教師發展、安全管理等8個方面,制定了10個意見辦法和實施方案,探索建立了「校企共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一生一案」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機制、「兩溝通,一關注」師生身心健康保障機制等6項制度機制,切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推動教育教學質效穩步提升。
在職業教育發展上,該縣着力構建職業教育銜接貫通人才培養體系,2024年與省內三所職業技術學院完成轉段升學24人,與2所省內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3+2」轉段協議,職業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完善。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建設改革,縣職專聯合縣內10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10處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開展跟崗實習,並與浙江、北京、廣東等省外企業拓展聯繫合作,為三家企業組建了11個351人的「訂單班」,產教融合推進駛入「快車道」。
注重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渭源縣深入推進書香校園建設,持續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因地制宜開展研學旅行,多彩社團賦能課後服務,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保駕護航。2024年68個代表隊1000多人次參加市級中小學生籃球聯賽等6項賽事,評選書香學生110名、書香校園5所,全縣60所學校、組織16000多名師生參加了逛博物館、非遺館、紅色教育及產業建設基地等研學旅行體驗活動,素質教育開闢了「新田地」。
聚力醫藥衛生改革,為民生幸福「提質」
渭源縣積極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目前13個鄉鎮衛生院胸痛救治單元通過國家胸痛中心總部認證並授牌,18個基層醫療機構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
在醫共體建設上,主要通過建立基層衛生院首診和縣級醫院雙向轉診系統,有效開展轉診工作。年內基層醫療機構上轉住院病人410人次,總院下轉患者1238人次,推動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有序運轉,實現了「醫患」雙便利。
渭源縣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大力推進「基層收費、基層檢查、上級診斷」醫療模式,累計開展遠程、心電、影像、超聲會診22346例,先檢查後結算1326例,方便群眾在基層就醫。推進檢查檢驗結果3家縣級醫院互認制度,累計互認6825項,僅此項為群眾節省費用6.09萬元。
渭源縣衛健局局長陳緒昌介紹:「目前,縣中西醫結合醫院托育中心和清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常態運營,全縣將實現新增托位270張,累計托位達1130張。」
聚力就業領域改革,為民生幸福「加碼」
渭源縣持續強化服務保障,深化「勞務中介+勞務合作社+信息平台+勞務基地+勞務工作站」的「五位一體」勞務輸轉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兆豐國有人力資源集團公司龍頭效應,帶動更多群眾實現外出務工和就近就地就業,實現輸轉組織化、服務全程化、就業保障化。
渭源縣兆豐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習榕介紹:「今年全縣組織輸轉富餘勞動力累計達7.26萬人,創造勞務收入18.28億元。」
當地持續加強省級勞務品牌「渭水藥工」建設,對縣域內知名的2家中藥材加工企業及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授予「渭水藥工」勞務品牌。積極落實「培訓+輸轉+就業+增收」一體化機制,堅持培訓與就業相結合、培訓促進就業,年內完成中藥材加工勞務品牌培訓200人,就業150人以上,依託「渭水藥工」勞務品牌實現就近就地就業435人次。
聚力社會保障改革,為民生幸福「托底」
醫保支付改革便利群眾。渭源縣實行醫保基金總額預算管理和協議管理制度,簽訂定點醫藥機構服務協議95家。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開展「日間手術和日間診療」「按床日付費」,全面推進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模式,不斷鞏固DIP國家試點成果,縣域內25家開展住院業務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採用DIP方式付費,醫療費用按DIP付費和按項目付費相差額度控制在10%之內,為群眾提供了便利。
同時,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完善內控制度,提質擴面社保覆蓋範圍,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萬人以上,參保率達98%。落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鞏固完善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制度,逐步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全面釋放社保制度改革紅利,落實援企穩崗政策,延續實施降低費率政策,年內發放穩崗返還82家企業1073人38.7萬元。(記者 寇剛 通訊員 喬彩鳳 李曉艷 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