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中华大地

河南開封:全力推動黃河戰略落實落細、出效出彩

2024-11-06
来源:香港商報網

    11月6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第八場新聞發佈會。會上,開封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紅偉介紹了開封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張紅偉介紹,開封段黃河險工緊要,黑崗口險工長達5695米,「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就在蘭考東壩頭。開封城先後多次被黃河淹沒又原址重建,形成了城市中軸線千年未變、「城摞城」「地上懸河」世界奇觀。開封伴水而生、因水而興,與黃河淵源更深厚,黃河的故事更動人。五年來,開封建強機制、做實支撐、示範先行,全力推動黃河戰略在開封落實落細、出效出彩。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做好頂層設計。高標準編制規劃。印發市級黃河規劃,確定「三區一基地」發展定位,編制實施灘區規劃、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水安全保障等12個專項規劃,完成16項重大課題研究。加強區域合作。開封與菏澤、蘭考與曹縣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豫魯毗鄰地區區域協作高質量發展。堅持高位推進。確立北部濱河片區「北美」功能定位,每年印發工作要點和項目清單,建立市委市政府周交辦、市四大班子月點評等機制,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二是堅持生態優先,推動全面綠色轉型。高標準建成生態廊道。近88公里沿黃生態廊道、慢行系統全線貫通,以綠為帶,串聯起散落的歷史文化遺存;新增綠植20多萬畝,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空氣質素穩中向好,較2019年,PM10、PM2.5分別下降19.1%和21.1%,優良天數增加46天;國、省控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完成省下目標,成功創建國家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強化綜合治理。嚴格落實河長制,建立「河長+三長」制度,推動206個黃河「四亂」問題全部整改銷號;嚴格環境保護監督執法,開展「綠盾」和「清廢」行動,整治環境問題158個,有效治理了沿黃亂象。

    三是堅持以水而定,大力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水資源管理。加大計劃用水管理力度,全面推廣取水許可電子證照,全市引用黃河水總量控制在5.5億立方米以內。謀劃實施西區污水廠再生水利用等項目,入選國家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重點城市。「幸福河湖」建設成效顯著。澗水河成功創建首批省級幸福河湖、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黑崗口引黃調蓄水庫、黃河蘭考段分別成功創建省級幸福河湖、省級美麗幸福黃河。深度節水控水。不斷提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深化農業水價改革、開展保護地下水資源專項執法,入選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四是堅持築牢根基,保障黃河歲歲安瀾。加強防洪防澇工程建設。改建新建險工控導工程93壩次、長達59.8公里,城區管網累計清淤891公里。凝聚合力防汛抗洪。嚴格落實「123」「321」防汛工作機制,「政府主導、防指統籌、河務支撐、部門協同、群防群控」的黃河防汛經驗在全省推廣,有效應對了2021年黃河秋汛和近幾年多輪次超歷史極值強降雨。有序推進灘區遷建。近年來先後完成6164戶、23374人搬遷任務,蘭考縣三義寨鄉實施了4694人的市場化灘區遷建試點,探索走出了一條「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新路子。

    五是堅持傳承文化,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建設文化地標城市。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和遺存,謀劃建設「一帶一館一城一中心一講述地」工程,打造以河為源、宋韻彰顯的「黃河明珠、八朝古都」,描繪新時代的「清明上河圖」。實施宋都古城保護修繕。州橋及汴河遺址入選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4.4公里城牆文化帶基本貫通,「四廂二十坊」城市更新加快實施,打造黃河岸邊的世界歷史文化名都。宣傳弘揚黃河文化。出版《開封黃河文化叢書》《中華詩典·黃河卷》等文集,舉辦開封治理黃河系列成就展,開封黃河文化影響力持續提升。

    六是堅持提質增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確立了製造立市、文旅強市、開放興市等六大戰略,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向新向好。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5.1%、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全市接待遊客8781.5萬人次、實現文旅綜合收入618.9億元。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建成高標準農田524.73萬畝,連續四年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勵;糧食產量穩定在300萬噸左右,落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工作連續五年獲全省優秀。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強化科技賦能,優化企業服務,持續做強「7+10+N」產業鏈群,培育汽車製造、化工新材料和現代食品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全面擴大對外開放。開封綜保區2023年7月正式封關運行,國際陸港加快建設。

    「下一步,開封市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殷切囑託,努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張紅偉說。(記者 王皓萍 實習生 李佳潤)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