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萬千氣象看四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成都專場,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鳳朝在會上表示,成都是國家中心城市和成渝極核城市,是中國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當前,成都正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牽引,全面落實四川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成都篇章。
王鳳朝續指,成都作為基礎雄厚的產業之城,近年來,成都把工業立市、製造強市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深入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汽車、大飛機製造等30條重點產業鏈,培育形成了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國家級產業集群達10個,去年全市經濟總量超過2.2萬億元。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氫能等未來產業發展,預計全年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作為「活力迸發的創新之城」,成都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落地了西部地區首個國家實驗室,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達146家,構建「科創通+科創島」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打造了69個中試平台和概念驗證中心,形成「天使+科創+重產+S基金」全生命周期投資基金體系,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3萬家,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提升至第23位。目前,成都聚集了66所高校和47家「中字頭」科研機構,各類人才超過650萬人。
作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大都市」,成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深化改革的「一號工程」,常態化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全面拓展對外開放通道,不斷擴大「朋友圈」,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係城市達113個。
作為「雪山下的公園城市」,成都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貫穿高質量發展全過程,下大力氣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通過實施「五綠潤城」「百花美城」「千園融城」行動,打造了1500多座公園、8800多公里綠道,為市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的場所。全面發力推進鄉村振興,守護好千里沃野成都平原的良田好土,保護修復1000多個川西林盤,為市民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和鄉愁記憶。
作為「煙火里的幸福成都」,成都深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常年保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全市匯聚了約200家博物館、4000家書店、8000家咖啡館、1萬家茶館、2萬家火鍋店、30萬家餐館,豐富的夜市、夜展、夜遊活動精彩紛呈,高效有序的「快節奏」和巴適安逸的「慢生活」相得益彰。
成都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西部陸海新通道三大國家戰略的重要交匯點,也是西部人口最密集、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當前,成都正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成都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王鋒君表示。
王鋒君進一步指出,成都正致力於構建立體多元開放通道樞紐,推動成蘭鐵路建成投運,加快推進成渝中線鐵路、川藏鐵路引入成都樞紐天府至朝陽湖、成達萬高鐵等項目建設。國際班列輻射境外113個城市、境內聯通超30個城市,基本形成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成都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陸海貨運配送體。航空方面,建成雙流機場、天府機場兩個4F級國際機場,構建起輻射亞洲、連接歐美、通達大洋洲及非洲的國際(地區)航線網絡。
同時,成都致力於打造高能級開放平台和載體,全市已形成2個自貿試驗片區、3個綜合保稅區、7個國別園區的「2+3+7」開放平台體系,國家級創新平台增至146家。構建了AI創新中心、中德工業4.0產教融合中心等10餘個開放創新合作平台。透過國內功能最全的鐵路貨運型口岸、中西部地區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功能最齊全的空運口岸,全力推動航空口岸、鐵路口岸和公路口岸構建多式聯運體系。
此外,成都還致力於深化對外經貿人文交流,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多層次外商投資項目協調服務機制。截至目前,315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16家外資銀行、30家外資保險機構在成都設立分支機構,與五大洲113個國外城市締結為友好合作城市,透過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成都2024湯尤杯以及正在舉辦的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等一系列國際盛會,進一步加大成都與國際的人文交流。
「隨着免簽『朋友圈』擴容以及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施,自成都國際航空口岸入境外國人23萬餘人次。」王鋒君表示,「下一步,成都將聚焦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更加注重統籌好『硬設施』和『軟建設』,在推動『通道—樞紐—平台」一體規劃布局、促進『物流—貿易—產業』協同聯動發展上下功夫,不斷增強內暢外聯的樞紐通達能力、雙向配置的樞紐運籌能力、接軌國際的樞紐服務能力,推動成都在國家對外開放全局中發揮更大作用。」(記者 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