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近年來,廣西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通過推進秸稈科學還田、建設完善收儲體系、提升秸稈加工水平、扶持發展規模化產業等方式,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有力促進農民增收,成功實現「變廢為寶」,將「生態包袱」轉變成了「綠色財富」。
廣西針對水稻秸稈直接還田腐熟分解時間長,還田過量處理不當還會導致作物黃苗、死苗、減產等技術上難題,大力發展創新推廣早稻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技術,2021年至今,全區共建成單個規模100畝以上的秸稈快速腐熟還田循環培肥示範區超過300個,核心示範面積超過24萬畝;其中2023年建立示範區136個,核心示範面積10萬畝,輻射帶動全區早稻秸稈還田率達80%以上。通過秸稈還田技術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作物增產幅度達6%—15%,每畝可節約化肥成本150元左右。
推進農作物秸稈產業化 實現資源高值利用
為保障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產業前端供應,廣西聚焦秸稈離田收儲,探索建立「秸稈收儲主體+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秸稈離田收儲能力、擴大收儲覆蓋面。形成了岑溪市「秸稈置換有機肥」模式、橫州市「自然村有堆放點、行政村有收儲站、鄉鎮有收儲中心、縣有規模化利用企業」的層級式收儲利用體系、柳城縣「一點對多源、多點對多源」的秸稈「點—線—面」收儲運機制、青秀區「種植(回收)+加工+銷售+配送」模式等典型秸稈收儲模式。
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指導各地根據作物類型、資源分佈特點、當地利用習慣等,選擇適合的秸稈加工處理方式、改進秸稈加工轉化工藝,提高秸稈加工水平、提升秸稈產品附加值。基本形成以秸稈飼料化利用為主,燃料化、肥料化等利用方式共同發展的多元化利用格局,打造了一批年產值千萬元甚至億元的高值化利用產業。如都安縣大力發展秸稈畜禽養殖產業,年產值超過20億元;廣西崇左得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發展秸稈生物質發電,年發電量8500萬度,實現經濟價值3500萬元以上;廣西粟豐肥業有限公司,發展熟化固體畜禽糞便+秸稈+微生物發酵堆漚有機肥產業,年產值超過4500萬元;羅城縣大力發展秸稈制基料種植食用菌產業,年產值達1.5億元以上。(記者 李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