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俯瞰安徽第一城區——合肥包河,「一湖、兩園、三鎮」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依次布局,罍街、貢街、津門水街、磨灘大街、合柴1972……點綴其間,構建形成「3+N」空間發展格局。
包河區依託「3+N」空間布局,「骨骼」逐漸健全,「血肉」不斷豐滿,茁壯成長為文化產業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區16位,旅遊綜合實力居全國百強區55位,位居全省首位。
熱鬧喧囂過後,包河文旅,不斷盤點總結,進一步籌劃部署,續寫發展篇章。
「文化+」頻頻火「出圈」
城市咖啡節、街頭藝術、Live House等潮流活動精彩紛呈;「圩美磨灘」休閒度假區,成為城市居民新的「靈魂棲息地」;「一次嘗遍合肥美食」「啤酒龍蝦嘉年華 」「汽車文化節」等特色節慶品牌活動均首次高頻亮相……
近年來,包河區憑藉深刻的文化內涵、多樣的景區景點、醉人的各式美食,在全國文旅賽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文化+」頻頻火「出圈」。
2023年,包河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突出「創新、融合、集聚」理念,持續在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新場景等方面積極探索嘗試,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激發文旅消費強勁活力,極大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駱崗公園建成運營,順利舉辦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包公園文旅集聚區加快建設,雙4A 景區一體發展「最美連接線」完全建成,津門水街投入運營,融創樂園改造升級,圩美宿集度假區開業,成功舉辦2023第十四屆中國節事文化與旅遊大會、2023中國(合肥)第五屆房車露營大會暨休閒旅遊裝備展、第十五屆「春色濱湖」旅遊文化節、2023中國·長三角(合肥)觀賞石文化藝術交流會等活動。
數據顯示,2023年,包河區接待國內遊客約180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約144億元,有力提升文化影響力和消費吸引力。該區文化產業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區16位,旅遊產業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區44位,獲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省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單位、長三角高鐵旅遊小城。
如今,包河區初步形成了「文化+特色街區、文化+鄉村旅遊、文化+節慶活動」等業態融合模式,實現文化與旅遊、科技、金融、商務、農業等各要素,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的「跨界」融合發展。
「逆生長」構建文旅強磁場
2020年以來,客觀外部環境給文旅消費市場帶來衝擊,國內旅遊市場被迫按下「暫停鍵」,一度「停擺」。
如何轉危為機,逆境求生,成為文旅行業共同的難題。
面對現實考驗,包河區選擇「向下紮根」,化被動為主動,不斷打基礎、強優勢、補短板,沉澱自身,積蓄能量,增強發展後勁。
鼓勵和支持轄區特色街區、A級景區打造夜間文旅消費場景,合柴1972園區梵木藝術中心、中國數碼音樂山谷等項目開業,成為市民夜遊打卡新地標;貢街獲批「全國夜間經濟示範街」,罍街獲評「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入選省文旅廳「十佳夜遊街區」,津門水街成為「網紅街區」。
該區通過高標準打造圖書館、文化館、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閱讀空間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務平台,不斷增強全區文化供給;同時提檔升級現有的特色街區、景區景點、商業綜合體和特色民宿,夯實文旅發展的硬實力;加大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推動文化、旅遊、科技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成功創建國家一級圖書館、國家一級文化館、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承辦2023中國節事文化與旅遊發展大會……「包河文旅頻頻『出圈』,得益於厚積薄發。」李元新坦言。
包河在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上,構建出「一湖、兩園、三鎮」的空間格局。「一湖」即面向巢湖,打造濱湖新區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兩園」即駱崗公園、包公園文旅集聚區;「三鎮」即聚力發展罍街文旅小鎮、合柴1972文創小鎮、淝河數字文創小鎮,增強文旅消費輻射力、帶動力。同時,在區域內逐漸衍生,多層次文化產業生態,培育出具有包河特色的文旅消費新場景。(包小軒 柏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