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我們將把握遠洋漁業上下游兩端,不斷做大規模,豐富產業鏈內涵,打造好完整漁業產業鏈條,向海圖強,讓遼寧振興發展的『藍色引擎』動力充沛。」 5日,在大連市政協會場,大連市政協委員,遼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呂大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堅定地表示。
遼漁集團成立於1945年,是我國在東北地區最早的國有漁業企業。作為國家發展海洋漁業經濟的重要支柱,遼漁集團在遠洋漁業、中轉貿易、精深加工等領域創造了多個國內行業第一。它不僅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的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更是我國海洋漁業產業鏈最完整、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
近年來,遼漁集團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緊扣遼寧新時代「六地」目標定位,秉持「傳承紅色基因、專注藍色經濟、推動綠色發展」的理念。聚焦海洋捕撈、港口物流、客滾運輸、海洋食品四大主業,向海圖強,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2023年,集團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將分別增長超過10%和100%。
作為歷史悠久的海洋漁業企業,遠洋捕撈一直是遼漁集團的發展基石。曾經,為了填補我國遠洋漁業領域的空白,遼漁集團勇敢地承擔起國家交付的重任。他們跨越近海,挺進深藍,航跡遍佈太平洋、大西洋和南極洲。然而,隨着海洋資源的不斷開發,海洋經濟的競爭愈發激烈。面對遠洋漁業的新形勢,遼漁集團果斷地將捕撈產業的轉型升級置於重要位置。他們不斷探索新的捕撈技術,提高捕撈效率,同時注重生態保護,確保可持續發展。
在新的征程中,「福興海」輪將承載着遼漁人的夢想和希望,揚帆遠航,為國家的海洋漁業事業再創輝煌。深入挖掘極地漁業產業,呂大強引領的集團走在了前沿。2009年,他們大膽地派遣了第一代南極磷蝦捕撈船「安興海」輪,勇敢地踏出了科學探捕磷蝦資源的第一步。僅僅三年後,他們又從日本引進了國內首艘專業磷蝦捕撈加工船「福榮海」輪,推動了磷蝦捕撈加工技術的飛速提升。從第一代的拖網改裝船,到如今第三代的高技術裝備專業捕撈加工船,他們在多個領域完成了技術的更新迭代升級,展現了科技的巨大力量。
在深耕遠洋的同時,遼漁集團並未滿足於現狀,他們圍繞水產品的加工服務貿易等領域,持續優化港口物流產業,構建了高效的公共服務骨幹網絡。沙仁明副總在市場裏走動,與業戶交流銷售情況。即使在所謂的「清淡」時段,市場依然繁榮。他說:「大家都愛來這裏買海鮮。」市場的繁榮,離不開集團新建的6000平方米的活鮮海鮮交易大廳和5000平方米的戶外車載螃蟹交易區,這些地方24小時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遼漁國際水產品市場的繁榮,得益於強大的平台支持。遼漁集團擁有全國唯一的競價拍賣水產品交易中心和東北地區單體面積最大的水產品批發市場。他們的冷庫群庫容達到12.5萬噸,冷藏年吞吐量50萬噸。2023年1月3日,大連(遼漁)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正式獲批建設,成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呂大強談及未來願景時充滿信心:「我們將建設一個集『遠洋母港、冷鏈物流、交易批發、綜合服務』於一體的中心,立足北方、服務全國、放眼全球。」
在東北亞的遼闊土地上,一個雄心勃勃的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正在崛起。這個基地不僅致力於輻射全球,更期望在「十四五」期末進口水產品中轉量達到100萬噸,帶動區域形成交易額150億元的盛景。渤海灣,這片充滿活力的黃金水道,正承載着遼漁集團的遠大抱負。「渤海晶珠」號,這艘遼漁集團的主力軍,每日在煙臺與大連之間穿梭,載着旅客和汽車,見證着渤海灣的繁榮。2012年,這艘船在渤海灣上交所上市,成為亞洲最大的客滾船,引領着渤海輪渡的輝煌歷程。12年間,渤海輪渡佈局了四條航線,擁有16艘大型客貨滾船及1艘豪華郵輪,佔據了渤海灣客滾運輸的半壁江山,年均收入、利潤、上繳稅金等主要經營指標穩居全國同類企業之首。
在堅守傳統產品陣地的同時,遼漁集團也在積極開拓新的領域。他們進軍海鮮預製菜領域,打造海鮮預製菜產業集群化發展平台。這裏,南極磷蝦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天然蛋白庫,遼漁集團領銜承擔南極磷蝦「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牽頭「十三五」「十四五」南極磷蝦重點研發項目,打造高品質南極磷蝦原油生產基地、保健食品生產基地。
這就是遼漁集團,一個堅守傳統又不斷創新的企業,他們用技術和質量說話,引領着漁業發展的新潮流。在未來的海洋藍圖中,他們將繼續向海圖強,為遼寧的振興發展注入更多的「藍色動力」。(記者 王麗艷)
頂圖:遼漁集團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