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特别报道

「領跑」全省,包河為什麼能?

2023-07-18
来源:

    合肥包河,八百里巢湖上一顆璀璨明珠。近年來,包河GDP持續「領跑」全省縣(市、區),是不折不扣的「安徽第一城區」。「領跑」背後,科技創新的驅動作用至為關鍵。

    科技創新,是包河轉型發展的現實之需、必由之路。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包河有堅實基礎!如今,該區已匯聚中國科大、合工大等創新核心資源,集聚62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全市城區第一。

    包河積極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池」,去年轉化落地科技成果近400項,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300億元。在2022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排名中,包河居第25位、同比前進5位。

ahbb0718at-2.jpg

合工大智能研究院

    半年後的今天,包河依舊成績斐然:

    包河開足馬力,像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一樣打造創新環境。上半年,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政策已兌現297家企業(單位),358個項目,共計5500餘萬元;「科創貸」金融產品累計發放6750萬元。全區科技成果登記329個,技術合同登記總額32.6億元,均位列城區首位。

    專班共訪問接待高校院所團隊、各類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60餘次,達成意向成果轉化項目20餘項……

    6000平方「工大智谷」孵化器已開始裝修建設工程,中關村孵化器、互聯網產業園孵化器獲評國家級……

    「最大變量」化作「最大增量」

    古人云「善弈者,謀局」。下半年,包河該怎麼幹?

    2023年,包河將以更強擔當塑造科創優勢,用敢闖敢拼的勁頭,努力讓科技創新這一「最大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2023年的包河,已為科技創新工作已定下新目標:全年實現淨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900家;科技成果登記1000項;技術合同交易登記額達到250億元;就地轉化科技成果350項;力爭招引市外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以上;力爭推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在包河區新成立企業達50家;新增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3家,新型研發機構2家。

    此外,包河還將加快推進科技產業專班工作、加快「環高校科創帶」建設、加快產學研項目合作對接、繼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工作、繼續做好企業服務、加快推進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工作等。

    打造完整科技創新產業生態

    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包河全力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

    你瞧,在花園大道的合工大智能院裏,郭帥領銜的艾瑟沃機械人科技公司,是專門針對排水管道缺陷開展人工智能檢測研究的團隊。

    為什麼會選擇包河?郭帥直言,看中的就是創新創業環境。創業初期,基本是大學老師的創始團隊,既缺資金,又缺人才,在融資和市場開拓上經驗不足,實驗室的課題經費難以支撐科技成果轉化,這讓郭帥團隊犯了愁。

    得知情況的智能院與包河區政府主動聯繫團隊,幫助團隊先後獲得科技培育專項資金和創新創業扶持計劃項目資助。團隊很快實現就地成果轉化,在合肥小西河段等多處河段均有工程應用。2022年,該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率超過1000%。

    作為合肥市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之一,合工大智能院連接着高校和市場,無縫對接了「實驗室」與「應用場」,是包河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的範本。截至目前,智能院已累計孵化、培育企業140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27家。

    深耕專業領域,聚焦關鍵技術,專精特新企業作為生力軍,持續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目前,包河區已建成13家眾創空間與孵化器,其中國家級5家。未來,這裏還將打造更多的創新創業載體。

    通過孵化讓更多的科技創新種子,孕育出鋪天蓋地的中小微科技企業,與區內重點企業互補,形成完整的科技創新產業生態。

    為技術落地暢通「最後一米」

    如今,行走在包河,能夠清晰感受到,生活因科技創新變得更加美好。

    讓技術從不食人間煙火的「實驗室」走向熱鬧巷陌,暢通「最後一米」尤為重要。如何讓更多「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包河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這就是包河的優勢!

    2023年,包河將集聚專業人才力量,組建「科技產業專班」,聚焦全區重點產業創新發展,協同聯動、高效運轉,加速推進成果轉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特別是建立「專班+專員」的工作機制,在區直相關部門、各街鎮、大社區、包河經開區和區屬國有企業設立「科技工作專員」,常態化、全方位提供科技服務。

    「立足主導產業優勢,瞄準未來產業佈局,開展科技招商,以『項目、政策、場景、基金』為支撐,力爭招引20家以上國內優質科技企業和機構落地。」對此,包河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

    不僅如此,包河區2023年繼續拿出「真金白銀」,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補助資金1000萬元,採取「前補貼+後補助」方式,支持區內企業與高校院所在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等方面自主開展橫向項目合作。

    同時,發揮區高質量發展政策導向作用,採取財政資金、基金投資、科創貸等多元化方式,支持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平台建設、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等資金不少於1億元,為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張晴 柏永)

頂圖:安徽創新館


[责任编辑:郭昕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