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黑龍江 > 中華大地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聚焦重點領域 厚植愛農情懷

2023-06-15
來源:香港商報網

    6月13日,「看龍江謀發展」—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走進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走進八一農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園,濃濃的創新創業氣息撲面而來。這裏是集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諮詢交流、政策引導、項目孵化、學生比賽功能於一體的綜合雙創實踐平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與指導服務。

2.jpg

    今年入駐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生物質育苗缽團隊,針對傳統塑料育苗缽過量使用而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利用農業廢棄物製造的生物質育苗缽,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該校為有夢想、有創新創業想法與需求的大學生「搭台唱戲」,為人才高質量培養助力賦能,為大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夢想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空間。

3.jpg

    在八一農大生物技術中心,黑龍江省科技特派員、八一農大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秋菊介紹了該校在鵝培育與生態養殖為助推鄉村振興所作出的努力。近年來,王秋菊帶領團隊奔走鄉村振興第一線,以「玉鵝種養」生態農業模式的研究、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將玉米種植與肉鵝養殖有機結合,為加速黑龍江省黑土地的恢復建立生態農業新模式,生態效益顯著。在全國推廣「玉鵝種養」技術,面積總計超過30萬畝,節本提質增效,創收超6億元。

    黑龍江省重點學科作物學科方向負責人、作物逆境分子生物學創新團隊負責人孫曉麗帶領團隊針對低溫冷害和土壤鹽鹼化問題,系統進行寒地作物耐低溫、鹽鹼關鍵基因鑑定、機制解析和育種研究,為保障寒地作物高產穩產提供重要科技支撐。近三年引進各類項目12個,創辦涉農企業1家,引進資金200餘萬元,創造經濟效益超過1000萬元。孫曉麗用科技賦能黑龍江省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4.jpg

    在寒區環境微生物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團隊重點實驗室里,「龍江學者」青年學者、八一農大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晏磊教授介紹,團隊聚焦秸稈和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的肥料化與飼料化,電子垃圾、尾礦等無機廢棄物金屬回收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圍繞寒區極端環境微生物資源挖掘、生物能源技術與工程、微生物元素轉化與代謝、土壤退化及環境修復相關應用領域的科學問題,開展基礎科學研究並研發應用技術,促進了我國環境微生物領域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的發展。

    黑龍江省首批「頭雁」團隊核心骨幹成員、「疾病分子機理及活性物質研發」研究方向帶頭人、「分子病理與藥效學」科研團隊帶頭人金成浩教授,多年來,致力於人類重大疾病藥物研究、雜糧副產物功能因子的提取、降血糖血脂功能性食品及抗腫瘤功能性食品的開發相關研究。他所在的團隊針對癌症、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等多種疾病,從分子、細胞、動物水平上開展系統研究,為加快我國生命科學科研環境建設步伐和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5.jpg

    作物種質資源創新團隊負責人杜吉到教授,他所帶領的團隊在大豆、芸豆、紅小豆等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整理、性狀鑑定、功能基因發掘、種質資源創新和高效生產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

    團隊成員圍繞耐鹽鹼作物種質資源鑑定方法的優化及標準體系的建立等方面攻堅,在攻克鹽鹼地改良「卡脖子」難題中取得重要成果。團隊近年來收集、鑑定作物種質資源8000餘份,篩選玉米、大豆、水稻及雜糧等耐鹽鹼種質資源200餘個,篩選耐鹽鹼菌種3個,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支撐。

    在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豆類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創新團隊負責人張玉先教授介紹了團隊着力提高東北大豆栽培技術水平,依據東北大豆主產區特點所開展針對性研究和技術示範推廣等情況。

    張玉先所領銜的豆類作物高產栽培技術創新團隊,立足黑龍江現代化大農業生產特點,多年來在技術創新上謀求突破,團隊創建的「大豆寬台大壟勻密高產栽培技術」被列為農業農村部、黑龍江省農業主推技術,近年來累計推廣5000餘萬畝,新增經濟效益30億元以上。張玉先團隊在提質增效、助農增收,保證糧食安全、促進龍江農業發展貢獻八一農大力量。

6.jpg

    採風團還對位於八一農大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走訪調研。該中心建立了從雜糧育種、栽培、植保、雜糧精深加工、質量安全與溯源、農產品加工質量監督檢驗等雜糧全產業鏈的科研佈局,該中心是2011年由科技部批准建設的全國唯一以雜糧為研究對象的國家級科研創新平台。

    黑龍江網石啟立表示,「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全黨上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此行來到八一農大生物技術中心、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地走訪,感受到八一農大的科研團隊緊盯黑龍江省涉農領域突出問題,長期奔走在致力鄉村振興第一線,培養知農愛農人才、助力農業綠色發展,八一農大人在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央廣網徐旭表示,今年正逢八一農大65周年暨遷校大慶市20周年的紀念,學校培養紮根墾區、服務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知農愛農人才上下功夫,讓大家感受到了八一農大人始終攻堅克難、艱苦創業的實幹品質,很受震撼。 (孫春雷 裴振萍 王琳)

[責任編輯:林梓琦 ]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