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工業博物館豐碑牆上,有這樣一位人物:中國頭孢菌素系列產品的研發者,她的研發成果始終處於業內前沿、高峰,卻從不著書立說,她研發的藥品救人無數,創造了中國製藥業的奇蹟。她就是東北製藥集團高級工程師安靜嫻。
安靜嫻1929年生於遼寧大連,2015年仙逝,中國製藥工業企業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中國頭孢第一人」。斯人雖去,風範長存。重溫她的精彩人生與奮鬥歷程,激勵後輩奮勇向前。
安靜嫻1952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即進入東北製藥總廠工作,長期奮戰在我國化學製藥科研工作第一線。20世紀60年代,提出並組織實施磺胺嘧啶重大技術路線的改進。70 年代,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主持研究發明的抗瘧疾新藥——腦瘧佳、全化學合成黃連素均為世界首創。80 年代,組織和主持頭孢類藥物、腦血管用藥等產品的研究開發,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頭孢噻肟鈉、頭孢三嗪、頭孢他啶、頭孢氨苄的成功開發,填補了國內企業頭孢類抗生素的生產空白。1993 年開始創新藥物嘗試,研製成一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並通過衛生部專家委員會評審。1997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據介紹,剛進廠不久,氯磺酸生產車間發生了爆炸,一位年僅19歲的工人不幸遇難。這件事對安靜嫻的震動很大。「工程技術人員不僅要為國家和人民製造出必需的藥品,還要對生產一線工人的健康與安全負責。」這個近乎樸素的責任感成為安靜嫻搞技術創新的原始動因。32歲的安靜嫻作為專責工程師,從改進生產工藝路線入手,開始了漫長而艱險的試驗。終於在1965年試成磺胺嘧啶重大技術路線的改進,使其順利實現產業化。1967年,在安靜嫻的組織下,找出了在鼠瘧模型上顯示良好抗瘧效果的新藥「腦瘧佳」。可是,卻發現按文獻記載,合成方法中間體有劇毒。關鍵時刻,安靜嫻以身試藥,經過反覆試驗,最終成功製取了高效、無抗藥性的抗瘧新藥——「腦瘧佳」,療效超過了美國王牌「氯喹」,被譽為當時中國的抗瘧王牌。
安靜嫻主持的中國頭孢系列藥物的開發,從論證到向生產過渡歷時4年。其中頭孢噻肟鈉、頭孢三嗪、頭跑他啶、頭孢氨苄的成功開發,填補了我國頭孢類抗生素的生產空白。
安靜嫻一生與夢想相隨,循着祖國和人民的呼喚,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製藥事業。作為東北製藥的靈魂人物,她的時光與東藥的發展溶為一體,從最初磺胺嘧啶新工藝路線,到抗瘧新藥腦瘧佳的研發成功;從頭孢菌素系列產品到全合成黃連素及新藥長春西汀,不斷填補着國內空白,為企業和社會創造了數億元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安靜嫻且終身未婚,過着極簡生活。她的一生,樂在藥中。從青蔥歲月,到耄耋之年,79歲離開自己崗位時,沒帶走一個證書、一個獎狀、一頁手稿……因此,有人說,她把自己「嫁給」了製藥事業。(記者 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