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產業要素加速集聚 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建設一周年

2022-04-23
来源:香港商报网
    巍峨山下,松山湖畔,一座國際一流科學城正在加速崛起。
 
    4月22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迎來建設全面啟動一周年。一年來,東莞舉全市之力加快松山湖科學城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捷報頻傳、一流創新資源加速匯聚、重大項目紛紛落地;立足目標定位,圍繞「四梁八柱」實施框架,「未來之城」高光閃耀。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創新生態,正奏響大灣區科創時代最強音。
 
「三光束脈衝激光共沉積鍍膜系統」

    緊抓創新「牛鼻子」 邁向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
 
    基礎研究是創新大廈的地基。過去一年,松山湖科學城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緊抓科技創新「牛鼻子」,堅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實現多個從「0」到「1」再到「N」的突破,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加速形成,創新能級持續提升。
 
    4月15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被譽為「國之重器」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摘得2021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首期建設中,散裂中子源已對用戶開放通用粉末衍射儀、小角散射儀、多功能反射儀共三台譜儀。2021年10月,國內首台中子全散射多物理譜儀對外開放運行,通量超過英國散裂中子源同類型譜儀,解像度達世界先進水平。今年4月2日,大氣中子輻照譜儀成功出束,標誌着該譜儀設備研製與安裝成功。
 
    截至2022年4月,中國散裂中子源已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可燃冰、頁岩、催化劑等領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註冊用戶超過3400人,完成用戶實驗課題約700項。
 
    作為廣東省首批四家省實驗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加快探索形成全鏈條創新模式,實驗室前沿科學研究板塊已經匯聚20個課題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曾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劉開輝教授、王恩哥院士研究團隊與合作者的成果——「實現尺寸最大、晶面指數最全單晶銅箔庫的可控制備」,成功入選2020年中國重大技術進展。
 
    「佈局前沿科學研究,是為了讓實驗室一直走在源頭創新的前沿陣地。」中科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理事長王恩哥說道。
 
    實驗室研究團隊還圍繞由嫦娥五號帶回的0.85克月壤樣本,開展系列月壤物性及綜合利用的研究,將為我國下一步深空探測乃至載人登月及月球科研站建設提供技術驗證。
 
    當前,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已獲批納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規劃,預計2022年內正式動工。二期項目建成後,譜儀數量將增加到20台,並且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將成倍提升,設備實驗精度和速度等關鍵性能將顯著提高,滿足國內外更多用戶需求。

    聚焦「四個面向」 以核心技術搶佔未來制高點
 
    近年來,隨着納米技術、半導體微電子技術發展,行業領域對相關器件、材料尺寸有了更精細的要求。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內,東莞納鋒微電子裝備有限公司憑藉在原子層沉積技術領域積澱的多年經驗,研發出技術領先的國產原子層沉積裝備系統,成功填補了國內該領域技術空白。
 
    在松山湖,類似的技術創新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日漸完善的科技政策體系,營造出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生態。
 
    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實用超導薄膜研究團隊的實驗室內,一組銀白色裝置佔據了房間一角,三台激光器宛如手術台上的三支機械臂,將一個帶有觀測窗的球形操作台圍在中間,綠色和紫色的光束不時閃爍。這個裝置就是該團隊研發成功的「三光束脈衝激光共沉積鍍膜系統」。
 
    這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倡導建立並擔任顧問的團隊,通過技術集成創新,僅用一年多時間,就成功研製出基於國產部件的設備,並製備出2英寸雙面釔鋇銅氧超導單晶薄膜,打破了國外禁運和技術壟斷。
 
    北京冬奧會上,雪車作為速度最快且觀賞性極高的項目之一,「圈粉」了不少觀眾。國家隊在冬奧項目訓練中所使用的頭盔,正是「松山湖造」。該頭盔由東莞理工學院科研團隊參與研發,廣東科恆科技有限公司協助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採用碳纖維外殼及3D打印技術製作的雪車頭盔,重量僅約1.1千克,比國家隊以往使用的頭盔減少了500克,且防撞性能優異,可更好地保護運動員。
 
    目前,松山湖科學城範圍內,大裝置、大平台先後建成並發揮磁石效應,聚集新型研發機構30家、高校6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500家,形成多樣化創新格局。
 
    最新數據顯示,松山湖R&D投入強度高達15.28%,超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56.93%;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多達217個,研發機構數量和質量雙雙處於全市領先水平。
 
    創新成果的產生離不開科研設備的支撐。為盤活設備資源,提高科研儀器設備使用效率,降低科研機構及企業研發成本,東莞在松山湖上線成立東莞市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台,並出台一攬子配套政策。目前,平台匯聚5300餘台套科研設備,為撬動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提供了新的支撐點。(松山湖宣 記者 冷運軍)

    頂圖:松山湖科學城
 
[责任编辑:薛正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