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湖南洞口縣委網信辦整合該縣自媒體協會13家網媒資源,探尋該縣億豐農林公司的「油茶復興路」,共圓雪峰山下群眾的「油茶致富夢」。
億豐農林公司全景
「油屋裏」的48家油榨坊
「感謝你們年輕人,讓我又喝上了茶油哦!」該縣毓蘭鎮四合村十五組(舊稱「油屋裏」)的劉華鳳老人接過億豐農林公司負責人劉成送來的精品山茶油,笑不攏嘴。
劉華鳳老人今年已是102歲高齡。「除了耳背,生活還能自理。」老人67歲的兒子胡休同說,母親每天都要喝點茶油調養身體,已經成了多年的習慣。
據胡休同介紹,四合村稱為油榨山。油榨山的油屋裏以48座榨油坊遠近聞名,凡是嫁到油榨山的女兒們,回娘家,都是帶的油餅(油茶枯)。家境殷實的人家,尤其是家裏開油坊的大戶,拿着油餅子,中間穿個孔,用繩索穿起來,用手提着回娘家。家境一般的就切個四分之一油餅,用油紙一包,帶着回娘家。「油餅在當時是稀罕物,一塊油餅可以給一個家庭用好幾年呢。」
因此,誰家要是有一塊油餅,在當時可謂是大戶人家,油茶枯就是當地的「通用貨幣」,可以直接換大米,零食,菜籽,茶籽,豬肉,板油等農資。
「我就出生在『油屋裏』,但到現在也沒有多少油水啊!」億豐農林公司負責人劉成告訴記者。劉成爺爺曾守着祖上傳下來的一間簡單的油坊,艱難地養活全家。後來,油坊又傳到劉成的父親劉興石手中。
時過境遷,簡單的油坊慢慢退出了歷史舞台。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劉興石帶領全家在縣城做起了小生意,日子慢慢好起來。
「父親還是忘不了家鄉的油榨坊。」2014年,為了替父親圓「油茶復興路」,劉成開始退出原來「有點起色」的地產建材行業,全身心投入到油茶產業中。從世代相沿的木榨坊到現代化生產工廠,從自留地里的幾畝油茶林到3萬餘畝油茶基地。
劉成四處搜集老物件、老掌故,建立起湖南第一家油茶博物館,劉成的「油茶復興路」越走越寬廣。今年,公司以「雪峰五季果·中國一品油」的品牌高度、以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互聯網+細分渠道」相結合的銷售策略,對旗下的「華夏康」品牌進行國際高端媒體和國內權威媒體進相結合的全網式覆蓋宣傳。
洞口縣網絡人士代表走進億豐農林公司
匠心成就一滴好油
為了得到生態好油,公司絞盡腦汁「下血本」。「施生態有機肥,人工割草,生態防治病蟲害,從選地育苗到種植全程實現標準化管理,我要的就是用匠心成就一滴好油。」劉成說。
公司統一產品標準,對種植油茶的農戶實行統一優質種苗、統一農資化肥、統一技術管理、統一茶籽回收的「一條龍」服務,現已帶動4萬餘農戶(其中有2萬餘貧困戶)廣泛參與油茶種植,直接穩定受益。同時開設「林間種植課堂」,贈送種植讀物,培訓種植技術,解決種植戶從「想種」到「會種」再到「種好」的問題。
現代工業化生產是實現油茶好品質的保障。2018年,億豐農林在經濟極度緊張的條件下投入1.3億元,在縣經濟開發區建成1.7萬平方米的油茶生產廠區以及年產5000噸的油茶精深加工生產線,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油天然品質。通過現代化設備、現代化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方法,對茶油的加工和生產實現了工業化提質,讓洞口茶油產品成為了有質量保障,有市場身份的優質產品。
「好油世界共享,華夏康為阻擊疫情加油!」2020年5月18日,劉成帶着自己的油茶產品,在納斯達克和路透社LED屏打出巨幅廣告。劉成自豪地說,洞口油茶走「紅」了,酒香再也不怕巷子深。
網絡人士代表參觀公司廠房
為鄉村振興加油賦能
「八月瓜農曆八月份成熟,歡迎大家來打卡品嘗,是女性美容佳品哦!」在億豐農林位於毓蘭鎮橋頭村的優質油茶苗木基地,布福娜、八月瓜、牛奶子等特色水果引來網媒美女紛紛駐足拍照。
「這個基地有200多畝,主要是優質油茶苗木,有華鑫、華碩等新品種,可以為我縣油茶升級換代提供苗木支持。」公司技術人員胡揚龍介紹。該基地交通便利,利用苗圃空閒土地種植優質特色水果,吸引周邊群眾休閒採摘,可以帶動周邊鄉村發展鄉村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種植農戶不但可以在土地上聯產利潤分紅,還可以在基地上務工計酬得錢,使當地農民「有尊嚴、有保障、可致富」。
近年來,億豐農林採用靈活幫扶機制,貧困戶的土地可以直接流轉給公司,也可以通過「合作社」租賃給公司種植油茶,還可以在其自有地、甚至山前屋後、田埂塘堤種植油茶;只要是種植油茶的貧困戶都可以得到公司的幫扶政策。公司現有油茶基地已覆蓋該縣86個村,面積達3萬餘畝。
產業扶貧與油茶特色產業有機結合的同時,億豐農林深入挖掘洞口油茶的歷史文化,建立了首個油茶博物館,並申請洞口茶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還結合鄉村特有的山水人文資源,準備恢復毓蘭鎮民國時期48油榨坊的盛況,促進油茶的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下一步,億豐農林將在現有基礎上,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油茶特色產業,把經濟薄弱的鄉村變身為環境美化、經濟發展、農民富裕的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劉洗涌 通訊員 謝定局 張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