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就鄉村振興等問題專訪了湖南融合經濟促進中心主任黃柱。
湖南融合經濟促進中心是經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有關領導批示,在湖南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和湖南省國防科技工業局的支持下,由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研究會推動成立的。以推動湖南省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四化」融合、文化與科技融合、媒體整合和區域融合等多種融合發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為根本宗旨,以中國科學院姚建銓院士擔任首席顧問的政商參考網《政商參考》內參、《融合發展在湖南》專輯為平台,圍繞融合發展過程中諸多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為數字湖南、創新型湖南、智慧城市、數字企業、數字家庭等建設提供信息供需、管理諮詢、宣傳推廣文化建設等服務。
黃柱表示,鄉村振興,關鍵是抓好以下幾大核心點。
規劃是龍頭。推行村莊集中選址建房,向村民免費提供建房設計圖紙。在保證農業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在產業發展、主題項目、人口佈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方面進行綜合謀劃,促進農業資源景區化。推動田園變公園,將田園景致按照園林藝術原理組織起來,突出不同的特點和風格,把鄉村獨特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
健康是基礎。全民健康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礎。必須加快建立健全農村公共衛生三級網絡機制,補齊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設施短板,補齊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短板。
產業是支撐。發展"旅遊+農業""旅遊+電商""旅遊+扶貧"等新業態,打造高品質、個性化、定製化、多元化旅遊產品,提升鄉村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多功能性,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新興服務業,延伸產業鏈、衍生新業態、增加附加值,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進龍頭企業,成立合作社,培育和優化觀光體驗、康體養生等旅遊項目,包裝推出一批農特產品,通過分級、包裝和文化挖掘,轉化成旅遊商品。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滿足旅客對鄉村優質農產品的需求。建立電商服務平台,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實現網上暢銷隨時隨處可購。
人才是關鍵。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吸引大批企業家、知識分子、大學生和有志青年到鄉村創業創新。引導一批跳出農門的優秀學子從離巢拼搏到歸巢返鄉,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引導農村本土人才成長,培育一大批懂農業、懂旅遊、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旅遊帶頭人。
農民是主體。開展職業教育、就業培訓,增強農民的技能和素質。鼓勵農民創業或入股經營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使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農民就地就業的重要渠道。探索建立"黨支部+旅遊公司+農民合作社+互聯網+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民收入。將農村分散、閒置的資產資金進行整合,堅持能力互補、信息共享、風險均攤,以規模化效應解決個體農戶不易辦到、政府部門不能包辦的事情,讓村民通過資金、土地、林地、勞動力等資源入股,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文化是靈魂。弘揚孝老愛親、扶危濟困、誠實守信、鄰里守望等優秀傳統文化,採取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發揮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挖掘瀕臨消失的民俗文化、傳統建築、農耕器具、民間技藝、手工製作、風俗禮儀、風土人情,轉化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通過主題開發、節慶活動、文化展示、網絡營銷、互動體驗等形式,既產生經濟效益,又傳承傳統文化。挖掘鄉間塵封遺存,將閒置房屋改建成特色民宿,通過建設一批精品民宿度假村,打造一批鄉村旅遊度假基地,為住客提供豐富的田園生活體驗。融合生態、康養、文化、教育、旅遊等為一體的特色「康養模式」,一方面為城市老人到農村進行文化康養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促進了農村經濟及鄉風文明發展;另一方面,也有效滿足了農村老人的文化康養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生態是優勢。通過科學規劃、加強管理和有效治理,保護鄉村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提高鄉村旅遊開發者和參與者的環保意識。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聚焦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整治、廁所革命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給農民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推動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科教文衛體等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推進鄉村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組織是保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帶領村民積極參與美麗家園建設。通過"黨支部+""村集體+""合作社+""社團組織+"等形式,解決鄉村社會"散"的問題,形成黨委領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村民參與、社會協同、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家家聯繫起來、守望美麗家園。(記者 劉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