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一點一滴匯聚為城市的人心和味道。
梁瑞郴老師寫道:長沙,我一生中居住最久的城市,但如若外地人問這城市的味道,我也茫然不知。說是辛辣,那只是生活的氣息。貴陽何嚐不辣?成都重慶的辣還要加上麻。說是浪漫,那只是外象的表現,杭州也總有掩飾不住的標新立異,南京也不乏趨新趕潮的熱情。最近,一個口號悄然興起,這就是「厚道長沙」。說實話,我對於口號,總持三分疑問,理想的豐滿代替不了現實的骨感。正是帶?這樣一種疑問,我從北城穿過南城,到雨花區實地解疑破惑,去一點點尋找「厚道」的味道。
井巷,它的前世是23冶廢棄的廠區,這樣優越的地段,足可以高樓林立,廣廈萬間,但今卻是茵茵綠地,花木搖曳,把一片綠意送進每一個市民的心中。
民生,真正擺在為政者的心中。同行的朋友問我,這是不是「厚道」?我用眼觀察,用足丈量,用心體味。我知道在權衡的過程中,其實有民生與貨幣的廝殺,最後朱筆將這片土地定格在公園上時,民生被置於最高的位置。
孤例不足為證,我第一次如此認真地深入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圭塘河,瀏陽河支流,我20多年前便涉足於這條城市的內河,飛鳥不棲,魚鱉不居,臭味陣陣,荒草萋萋,一幅不堪入目的景象,人稱長沙「龍須溝」。而今,當我們斜倚於共享書店戶外水榭時,在羽燕湖畔放眼望去,收於眼中的是藍天碧水,綠樹繁花,這條把城市串連起來的內河,將靈性與詩意寫進了市民的生活。
環境改變人。對環境的治理其實是對人的治理。在泰禹小學,在高橋大市場,在綠地空間,在雨花非遺館,在比亞迪生產現場,環境的營造,都匹配?現代人的生活理念。
我一點點尋覓,走一路,想一路。我們容易看到那些實實在在、可觸可摸的生活現實,卻有可能忽略另一種環境。在雨花區,在德思勤24小時書店和共享書店,我看到了這個城市的一束光亮。
24小時書店有一句讓人易記的口號:給城市點一盞不熄的燈。表面看,它只是一個時間的長度,但它的背後,卻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質,一種堅守。同行的朋友說,書籍是最能慰藉人心的妙藥。當你焦躁、不安、煩惱、苦悶時,書是最好的伴侶,他會對應你的心靈,讓你安靜下來。書籍更是你力量的源泉,他會讓你向上,向善,向美。在德思勤書店看到那麼多擁書而坐的讀者,尤其是年輕的讀者,我有一種莫名的激動。德思勤已經堅守5年,每年服務讀者170萬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這個城市的一盞智慧之燈,文明之燈,未來之燈。
而雨花共享書店,更創造了人與書的交流,可以讓人從書中感受人的體溫。「和天下共享有溫度的閱讀」。在這裏,書真正展現出自己最廣闊的空間。這裏的書,大多來自民間的捐助,捐書者可以寫下一段讀後記,讀者同樣可以寫下一段感受,流動的書完成一種面對面的溝通交心。書,成為無數人研討人生的媒介。古往今來,多少讀書人喜歡在書上批註、感悟,但多是秘不示人,雨花共享書店的創意,打通了人與人之間心靈之路,把共享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雨花的味道,長沙的味道,這算不算「厚道長沙」的詮釋。我所理解的厚道,是踏踏實實幹事,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是默默無聞的奉獻,是民生為上的理念。寫到此,我想起蘇東坡57歲謫居廣東惠州時,僅僅2年多的時間,他關心民生疾苦,解決民瘼之痛,這些並不「偉大」的事情,使東坡贏得了「一自東坡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的美譽。
的確,無論是大手筆,還是小手筆,民生中瑣碎、庸常、平凡的一點一滴,那些起眼的和不起眼的,都會浸融於市民之中,慢慢地轉化為一種品質,一種格調,一種修養,都會匯聚成這座城市的民心、味道。
30年老舊工礦社區已蛻變重生
商圈升級魅力 雨花接軌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