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付莉莉 報導: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國家扶貧日」,作為天府書展的重要活動之一,商務印書館「扶貧系列圖書」《習近平扶貧故事》、《扶貧筆記》、《小康的真諦》、《中國扶貧》、《語言扶貧問題研究》、《紅寺堡移民史》、《鄉村調研:宋家溝》等圖書集中亮相2020天府書展。
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商務印書館圍繞扶貧主題,近幾年來,推出了「扶貧系列圖書」,出版了由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著的《習近平扶貧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扶貧故事》全書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展現了習近平同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
商務印書館本次參展的《扶貧筆記》、《小康的真諦》、《中國扶貧》、《語言扶貧問題研究》從不同視角記錄了中國扶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理論與實踐。
《扶貧筆記》記述了扶貧幹部、人民日報社主任編輯、記者楊一楓扶貧的切身體驗。作為一名掛職扶貧幹部,作者深入一線,紮根20個鄉鎮,遍訪199個行政村,走訪幫扶貧困戶,用腿、用筆、用心、用親歷、用實幹寫成了一篇篇動人的、有趣的、有用的文章。本書是扶貧幹部深入扶貧一線的真實寫照,很真實,很有正能量。
《小康的真諦》則是一部多維解讀「小康中國」的過去、現實和未來的作品。它既是一部系統詮釋小康社會的理論專著,也是一部生動鮮活的「改革發展史」和「民生發展史」。它以我國小康社會發展的5個階段為綱,以小康社會建設實踐過程的35個重要事件和發展理念為目,深入闡釋「小康社會」的理論和實績。
《中國扶貧》一書是基於貧困發生學視角,對中國貧困類型作了開拓性研究,對中國農村扶貧開發模式作了系統的理論梳理和提煉。第一次提出社會網絡扶貧和內生性扶貧理念,並以這兩個理念為主線,對中國扶貧開發政策的制度演進過程作了系統梳理,對全球發展中國家減貧工作也具重要借鑑價值。《語言扶貧問題研究》則是從語言學的視角,對語言扶貧的理論和實踐所進行的探討。
據悉,作為一家有着123年歷史的文化單位,商務印書館近些年來,圍繞國家之需、民族之需、時代之需,不僅出版了《習近平扶貧故事》等扶貧系列圖書,還致力於文化扶貧、教育扶貧事業,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起來,面向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開展了「放飛夢想的翅膀」公益閱讀活動,在安徽、河北、天津、四川、福建等省市設立了鄉村閱讀中心,助力奪取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