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特别报道

劉祺庸談《易經》用途與國學使命:參天盡物 崇德廣業

2019-08-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張曉磊 報導:8月24日,文化傳統與時代精神學術研討會暨黑龍江國學學會2019年年會大林都伊春召開,業界知名學者彙集學術交流,暢談弘議。《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暢銷書資深作者,黑龍江國學學會理事、省金融文聯副主席劉祺庸蒞臨文化傳統與時代精神學術研討會暨黑龍江國學學會2019年年會,作了主題為《參天盡物 崇德廣業》的交流發言,對《易經》用途與國學使命進行了闡述,並與參會者進行了深入交流,好評如潮。
 
與會專家學者集體合影
 
  何謂「參天盡物」?
 
  劉祺庸說,當代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張岱年先生為我的母校黑龍江大學題寫的校訓是:「博學慎思,參天盡物」,是黑龍江國學會深厚的人文精神所在。
 
  在中華文明的源流中,作為群經之始、群經之祖、大道之源的《易經》,是由伏羲、周文王、孔子等古聖先賢的接力創製而成的關於發展變化的學說。
 
  「參天盡物」,必須遵循《易經》揭示的發展變化之道——發揮天賦,格物致知,掌握規律,運用規律。
 
劉祺庸先生在會上解讀《易經》用途與國學使命
 
  「易」是發展變化。《說文解字》引《秘書》曰:「日月為易,象陰陽也。」——為日升月落、月升日落循環往複,寒來暑往,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輪迴與年度更迭。古代發明漢字創造「易」字「以鳥的奮翅飛走表示易地而往」也表示變化。「經」原指織布機上的縱線,引申義指經書。經書一般指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標準的書,亦稱宗教教義,或專著。根據哲學、宗教思想劃分,有易經、道經、儒經與佛經等。上升到經的高度,一般屬於規律、規則、規範的範疇,是對恆常不變規律的概括。
 
  何謂「崇德廣業」?
 
  劉祺庸對此深度解讀。《周易·繫辭上》說:「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是對《易經》的用途的精準概括。:「崇」尊崇,推崇,崇尚;「廣」,擴大。其義為——充實德性,擴大業績。韓康伯註:「窮理入神,其德祟也,兼濟萬物,其業廣也。」孔穎達疏:「言易道至極,聖人用之增崇其德,廣大其業。」(《周易正義》卷七)
 
劉祺庸先生在專註聆聽 發言
 
  《易經》的課業在於「列明相位,明德業」——核心是《大學》中提煉、升華、倡導的「三綱領」與「八條目」,是儒家倡導的加強品格修養的基本途徑、使命和要求。《大學》中是這麼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所謂「三綱領」就是「明德、親民、至善。」所謂「八條目」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張岱年先生的題詞「參天盡物」,指明了學業的基本方向是「格物致知」,也要扎紮實實……做好「格物致知」功課。
 
劉祺庸先生與關健英教授、博士生導師聽取與會專家學者發言
 
  目前,世界範圍內經濟危機和精神危機此起彼伏,競爭形勢異常嚴峻,在這種格局下,我們任何人,都是「社會人」——社會實踐各個環節的參與者,修學業,只是步入社會實踐之前修鍊基本功。適應社會實踐,能夠生存發展下去,還需要增加或提高諸多人文修養,才能崇德廣業,大有作為。
 
  劉祺庸最後總結性地稱,講習交流溝通在思想統一或意識提高上,其作用極其重要,應在傳播正確的思想理念與美好的品格操守等方面發揮作用,這是不可迴避的使命。唯此,才能參天盡物,崇德廣業,為綿延中華文明與美德做出貢獻。
[责任编辑:赵书琪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