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本地新闻

改革開放四十年長春農業農村發展巨變煥新顏

2018-12-18
来源:香港商報網訊

水稻機收

 
  【香港商報網訊】物換星移,歲月如歌。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啟,迄今已整整40年。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免除農業稅,再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鄉村振興,農村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細數農業、農村、農民在這40年間所發生的深刻變化,發展腳步越邁越穩、越邁越大。
 
  發展農業,長春是吉林先鋒。長春得天獨厚的廣袤黑土地,提供了1941萬畝優質良田,清澈的松花江水澆灌出260萬畝叢叢稻浪,豐富的農業資源,造就其成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擁有“中國糧倉”之美譽。如今的長春擁有97個鄉鎮,1698個行政村,438萬農業人口,全市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54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在長春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長春市乘改革開放的東風,發憤圖強,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現出農業生產豐產豐收、農民生活顯著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的新局面。
 
食品加工車間
 
 
  改革開放以來,長春市委市政府借助國家惠農強農政策的東風,堅持穩糧增收不動搖,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不斷加快農業轉型陞級的步伐,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打造現代化的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長春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道路。長春市糧食主產區的基本地位得到鞏固,農業現代化水平快速提昇,每年長春用占全國1%的耕地產出了全國1.6%的糧食,全市糧食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凈調出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十二五期間,長春市糧食產量已經穩定在180億斤的階段性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09元增加到2017年的13000元以上。農產品加工業成為全市第二大支柱產業,在全市經濟穩增長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縣域經濟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縣域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在全市三大經濟板塊中的短板正在加緊補齊。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新農村建設取得很大成就,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取得重大突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為全市經濟提供了堅強的基礎支持。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長春市農業生產力快速發展,農業基礎不斷加強,農業農村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呈現蓬勃生機和嶄新活力。2016年開始,長春市以市場導向為導向,重點從“調結構、促轉型、打品牌、上項目、抓改革、保增收”等六個方面發力,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調減普通玉米種植,突出發展特色種植業和現代都市農業,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發展蔬菜、苗木花卉、瓜類、菓類、食用菌、薯類六大主導產業,農業種植業結構不斷優化,加速推動了長春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躍升。從2008年開始,長春市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大型機械深松整地作業,連續每年深鬆整地240萬畝左右。2018年全市集中推廣7項農業新技術和10種新模式,主推玉米保護性耕作面積達到381萬畝。農作物病蟲害基本實現統防統治,從2014年開始長春市農業航化作業實現歷史性突破,每年農業航化作業試點防治稻瘟病面積達到150萬畝左右。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功能不斷完善,長春市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
 
新農村建設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長春農業轉型陞級步伐加快,質量效益不斷提昇,農村改革創新不斷深化,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圍繞市場需求,長春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提質增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農林牧業漁業產值比例更趨合理,現代農業建設整體水平提昇;農業產業化發展步入快車道;綠色農業、品牌農業發展成效顯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步伐加快,重點打造鄉村旅游示範點、地域特色和民族特點鮮明的休閑村鎮等都市農業項目,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迅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壯大,農村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教育、文化、衛生、醫療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了新步伐。
 
  下一步,長春市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施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攻堅行動、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市創建活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鄉村綠色發展,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著力改善農村民生,創新鄉村社會治理,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組織落實《長春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確保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開創長春市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局面,走出具有長春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加速推動長春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陞級。(徐雅竹)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