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三湘精彩

隆回县“花瑶”集聚中心——草原村生态扶贫纪实

2018-06-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刘洗涌、特约记者陈云鹤、张伟赞、张剑波报道: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是被我国部族史料遗忘了的瑶族分支——“花瑶”集聚中心,下辖7个村民小组,255户,总人口828人,全村总面积8786亩,其中耕地面积1251亩。

  2017年以来,草原村做为邵阳市委书记龚文密和邵阳市农业委的扶贫点,立足生态种养、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文明等现有生态扶贫政策,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勇闯盲区,为美丽、幸福、和谐的新草原谱写了一曲时代变迁之歌。

  生态种养结对子

  草原村深林覆盖率高,林地资源丰富,为了在生态种养上下功夫,草原村引导村特色果蔬种植合作社在岩边、坳上种植黄桃100亩,吸收60户村民自愿参与种植,签订保底购销合同,形成集采摘、销售为一体的黄桃园基地,同时引导农户与邵阳市耀盛中药材有限公司签订菊花种植协议,在坳上、枫树坪、石桥边种植淮菊120亩,由耀盛公司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对70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形成集观光、药用为一体的菊花生态产业园。

  草原村的村民勤劳朴实、民风淳朴,每户基本都用熟猪食喂养了土杂猪2头以上,但由于都是零星散养,未形成规模,未形成品牌,销售困难,难以达到同质同价,经过实地考察和试验销售,引进隆回县娇龙商贸有限公司与隆回县海珍家庭农场签订黔邵花猪养殖协议,由娇龙公司和隆回海珍家庭农场向养殖农户免费提供价值25万元的仔猪500头,仔猪喂养八个月后,由娇龙公司以2000元每头的价格进行保底收购。

  草原村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充足,草原出产的萝卜、土豆久负盛名,其出产的蔬菜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有机蔬菜,全村群众在石桥边、鹅形山、龙行山利用天然平整地的优势,由隆回县农业局规划并指导隆回县蔬菜合作社发展高山延季蔬菜340亩,与湖南省德康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保底购销合同,吸纳90户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形成集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高山特色延季蔬菜基地。

  生态旅游探路子

  草原村有着5000余亩的林地资源,2000多亩的山地资源,全村东靠花瑶景点茅坳,南接白马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临怀化淑浦枫香瑶寨,北衔白水洞村百亩梯田,平均海拔1400米,常年平均气温11℃,是雪峰山旅游景区的绝佳避暑胜地、旅游名村,素有“春看山花、夏避暑,秋看峰林,冬看雪”一说。

  草原村风景优美,夏天气候宜人,是天然氧吧,草原村人在工作组的帮助带领下先后开发100亩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休闲垂钓中心、户外拓展基地、游客步行道、高山露营探险基地等,吸引50户农户自主参与,建设集农产品开发、文化采风、食宿服务、垂钓休闲、健身康养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中心。

  草原村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呜哇山歌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沉淀和熏陶下,草原村充满着一种文化与乡土相结合的气息,吸引着湖南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一大批艺术家前来写生创作。

  生态保护出点子

  草原村是金银花、中药材等传统产业基地,这些年来,草原村积极与隆回县特色产业办对接决定在全村对金银花进行品种改良,发展种植杂交金银花500亩,引导150户村民对金银花进行提质改造,重点在金竹坪建设1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对接湖南天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费提供脱毒容器苗,降低土壤酸化环境,提升耕地地力肥力,将基地土壤掺入生石灰进行深翻耕,然后以有机农家肥全部替代化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生物低毒、无残留农药,耕地表面覆盖保温、保湿、除草、杀虫为一体的园艺地布,生产无公害、绿色金银花产品,推介引进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湖南神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金银花混种木耳、香菇帮扶项目,由神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期提供菌棒,交由金银花种植户种植,签订保底收购合同,整体形成以盆栽、观赏、体验为一体的金银花、木耳混种生态循环高标准产业基地。

  生态文明结硕果

  草原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流传着一句口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寨红旗飘草原”,草原村是隆回县上世纪七十年代学习大寨精神的典型代表。

  为了山更清,水更绿,生态文明节节高。全村群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家禽家畜一律实行圈养,破旧猪、牛栏一律拆除重建,房屋内外一律确保整洁干净,破旧腐烂菜园篱笆一律拆除,公路沿线一律不得乱占。同时,对两个村里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石材厂进行关闭,在原有的石材厂建成酒店和热气球基地。全村群众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这样一来,以实现山水田园、民俗风情、农旅结合、产业兴旺、美丽、和谐、幸福草原为目标,持续开展草原村环境卫生整治及乡风文明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等制度,通过“最美家风、最美人物”的评选活动,以电视、广播及网络等多种媒体传播的方式,让草原村的广大村民了解到草原村最美家风、最美人物的真实故事。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草原,生态草原,对草原村可视范围内房屋建筑进行修改造,留住乡愁、留住美丽,从而发展出具有草原特色的民居村落。在此基础上,全村群众先后绿化道路5公里,新建路灯100个,创建文化墙10处,改造垃圾场所3处,增设垃圾桶200个,开展村级污水生态治理,并适度建设观景台、田间游步道、休闲凉亭等乡村旅游服务设施。

 

  山清清,水潺潺,一个享受生态扶贫的新草原正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肖靜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