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市州简讯

長沙精準扶貧創新脫貧路子 年內確保退出省定貧困村30個

2016-08-01
来源:長沙晚報

  (長沙晚報記者 李廣軍)黃鶴村的黃桃熟了。“昨天又發了10幾箱黃桃到廣東,今年已經銷售了500多公斤。”站在自家的黃桃林里,寧鄉縣巷子口鎮黃鶴村村民李德和滿臉笑容。他2014年初種了3 畝炎陵黃桃,一年掛果,今年豐產,媳婦陳小平在網上做起了微商,僅僅半個月就銷售了100多箱,“今年預計能增收2萬元左右。”

  和李家一樣,黃鶴村從事黃桃種植的農戶不在少數。這里地勢海拔高、氣候溫和濕潤,特別適合黃桃種植。市縣兩級扶貧小組進駐黃鶴村后,因地制宜決定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優勢產業,自2013年起,村里建起了3個黃桃種植基地,124戶共種植了1200畝黃桃,苦了一輩子的村民們開始嘗到增收的甜頭。

  黃鶴村僅僅是全市堅持“授之以漁”,指導和支持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進行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目前,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統一部署,結合實際情況,長沙市正在開展易地搬遷、社會扶貧、危房改造、電子商務、產業扶貧等14項精準扶貧專項行動。2014年和2015年,長沙共完成了75362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任務,今年將確保退出省定貧困村30個、脫貧貧困人口47932人。

  脫貧攻堅的總攻號角已經吹響!

  產業發展

  土地作股本貧困戶變股東

  從根本上解決貧困,關鍵是要增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實現“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近年來,長沙市針對貧困戶開展農業產業技能培訓,提升貧困人口致富增收的能力,同時抓緊出臺支持產業扶貧項目的特殊政策,指導和支持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確保產業扶貧落到實處,幫助有勞動能力和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的貧困人口脫貧。

  實施產業扶貧,如何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在完成農村集體土地確權頒證的基礎上,望城在茶亭鎮大龍村試點,引導農民以經營權入股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 “貧困戶+土地合作社+農業企業”的三位一體產業扶貧模式,引導和組織大龍村含42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內的全體村民以土地經營權作為股本,加入村土地合作社。42戶貧困戶入社的126.93畝土地整體流轉至湘楚匯農業公司,開展“稻蝦共生”種植養殖——村民的土地流轉后,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無論盈虧每年都要按500元每畝的租金保底給貧困戶核算和發放,且每三年遞增10%;而公司有銷售收入后,再提取30%的利潤向42戶貧困戶分紅。“在公司工作每月有2400元工資,每畝土地每年能得到500元的補助,按分紅比例,我家土地入股后的收入將成倍增加!”該村村民劉水清算了一筆賬,滿臉期待。

  寧鄉則依托優勢特色產業,創造性地實施了花豬產業精準扶貧:計劃用5年時間,每年在寧鄉花豬原產地流沙河鎮選定困難農戶400戶,在老糧倉鎮、龍田鎮、青山橋鎮、橫市鎮分別每年選定困難戶200戶,每戶免費送10頭寧鄉花豬飼養,實施保底收購價格保障回收,實現農戶脫貧。在全縣范圍內選擇低保戶、貧困戶 10000戶,免費贈送每戶2頭寧鄉花豬母豬,實現每戶寧鄉花豬出欄30頭,年出欄增加30萬頭,增加農戶收益1.5億元,每戶通過養殖寧鄉花豬獲得收益達15000元,最終幫助農戶脫貧。

  電商扶貧

  村民脫貧也玩“互聯網+”

  在“互聯網+”時代,扶貧也必須用好科技手段。

  長沙通過加快貧困村寬帶網絡建設,建立農產品直銷、農村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渠道,加大了對貧困地區農產品品牌推介營銷支持力度,促進貧困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體措施包括:支持電商企業拓展農村業務,加強貧困村、貧困戶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建設,推進知名電商平臺在貧困村建立區域電商服務中心;加快貧困地區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支持郵政、供銷合作等系統在貧困鄉村建立服務網點;加強貧困村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對貧困家庭開設網店給予網絡資費補助、小額信貸等支持。

  這些天,瀏陽市達滸鎮椒花新村村民李佳明的梨子在網上很是走俏,他告訴記者,通過電商平臺,自己的生意紅紅火火。

  此前,瀏陽市政府與湖南蘇寧云商、芒果生活、搜農坊、愛尚通程、湖南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等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作為合作“第一單”,椒花新村的生態黃金梨、農家自種米的預售、訂購等,都首次登上蘇寧云商、芒果生活、搜農坊、愛尚通程等六大電商平臺。

  “我們搞水果種植,最愁的就是沒有銷售渠道。”李佳明說,椒花新村正在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小水果種植,但過去運作經驗、資金、外銷渠道都是村民們脫貧道路上的“攔路虎”,而電商則為他們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作為長沙電商扶貧行動的試點縣(市),瀏陽制定了“電商精準扶貧項目實施方案”,將在33個省定貧困村,規劃布局建設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同時,做好當地農產品信息采集、產品QS認證和產品溯源體系建設、供需產品信息對接、特色旅游和旅游產品開發、“產地直供”電商基地建設等工作,力爭3-5年形成人才聚集瀏陽城、產業引領湘贛邊、平臺輻射國內外的電子商務生態格局,成功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市”。

  易地搬遷

  “千手大屋”讓移民安居樂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正在開展易地搬遷、金融扶貧、社會扶貧、農網改造、道路交通、就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救助、危房改造、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產業發展、水利和飲水安全、兜底保障14項專項扶貧工作,采取強有力措施,精準落實產業項目,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增收脫貧一批;精準實施教育扶貧,促進貧困勞動力及其子女就業創業一批;精準實施扶貧搬遷,帶動山區貧困農戶易地搬遷一批;精準落實低保救助,實現無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政策“兜底”一批。

  這其中,易地搬遷是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長沙正以15個小城市、中心鎮、特色鎮建設試點鎮為主要載體,對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就地脫貧成本高、難度大的貧困村和貧困戶,全力實施易地搬遷,目標是到2017年底,完成符合條件、自愿搬遷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搬遷任務,確保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在寧鄉,一系列“千手大屋”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據介紹,黃材鎮炭河里“千手大屋”建成后可安置易地移民636戶,其中項目一期將于7月完成建設,并于年內完成第一批易地移民搬遷工作;與安置區一同啟動建設的還有中心醫院、學校等公共配套設施,中心學校將于今年9月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為確保移民能在此安居樂業,已流轉100畝農田用于搬遷戶種植。

  ……

  一系列扶貧攻堅政策,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最終目的是實現共同富裕——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長沙縣通過強化產業幫扶、醫療救助、危房改造、扶貧助學、生態移民和兜底幫扶,有效提高了全縣貧困戶收入。目前,該縣已申報農村貧困戶全部脫貧,并于今年5月接受了省級部門的初步核定。

  從黃鶴村翹首遠眺,溈山在望。在與黃鶴村隔山相望的溈山鄉溈水源村,村民高書良正憧憬著今后的生活:作為精準扶貧對象,他長期癱瘓在床的父親將被納入救助對象,正在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納入雨露計劃、每期補助1000元,自己則成為就業技能培訓對象,被安排在鄉里的生姜基地務工……幸福的日子即將來臨。

  現在,全市上下正在精準扶貧上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根據要求,到2017年,長沙85個省定貧困村將分期分批全部“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穩定實現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戶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現行國家扶貧標準。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