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辽宁 > 辽宁商机

柳長慶:創新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2016-03-0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科大聚龍集團董事長柳長慶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藝橋報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提出,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并要求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新潛能,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提高實體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金融安全系統裝備技術中心主任、遼寧科大聚龍集團董事長柳長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重視創新、創業是十分正確的,他認為,創新是中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作為當初靠13萬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到目前行業內世界知名企業的掌舵人,柳長慶對總理報告中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尤為在意。他說,多年來,聚龍一直遵循著這一思路,才取得今天的成績,從1998年創建到現在,經歷了18年的發展,經歷四次創新、創業。

  第一次創業鑄就行業龍頭。18年前,從為銀行提供單一的扎把機、捆鈔機開始,現在“福布斯中國上市潛力企業100強”第六名。聚龍從未停下腳步,由原來的機械自動化,創新轉變為智能化,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銀行提供整體解決問題方案。由單純的銀行供應商,已經轉型進入社會服務業。通過合作方式,進入社區金融、農村金融,與20多萬家便利連鎖店簽訂合作協議,掀起便利店行業的革命。

  為適應國家“一帶一路”政策,聚龍集團和人民銀行進行合作,達成初步協議,人民幣走到哪里,聚龍相應金融培訓就跟到哪里。使聚龍從一個中國的企業成為向世界服務的企業。通過聚龍的培訓,真正使人民幣國際化得到有效的實施。

  第二次創業顛覆傳統建筑工藝。聚龍的第二次創業,是在建筑安全領域。七年前,組建團隊,針對工業廢物綜合利用進行研究,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尾礦固體廢料成為新型綠色環保有機建筑材料。為了讓新型建筑材料應用在建筑上,又發明了世界首款智能連續灌注設備。承擔了科技部“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新型保溫節能環保墻材與集成技術研發及公共機構應用示范》項目。成功起草了遼寧省《現澆輕質保溫復合墻體應用技術規程》。這種建筑不但減少污染,還防火、抗震、隔音。2015年,這種新型墻體技術規程,得到建筑同行的關注,并受國家住建委、國家標準委的委托,起草國家級新標準。

  第三次創業確保百姓食品安全。柳長慶說,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有些農民耕種時,分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己的作物,另一種是銷售的。兩者最大的不同,自己吃的不用化肥、農藥,這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圍繞這一問題,聚龍集團和遼寧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共同研究,使用微生物肥、菌劑,來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這一課題已投入一億多元進行研究、試驗。在病蟲害較多的東港、清原、臺安、岫巖和凌海,流轉了兩萬多畝土地,用了兩年的時間,進行大面積種植試驗,少用甚至不用化肥、化學農藥,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當地的水質、土地板結情況得到改良。

  第四次創業為百姓造福。柳長慶說,由于經濟快速發展,過度開采海洋、濕地,資源已經稀少。因此,聚龍集團和達蓮集團合作投資17億元建設海河恢復研究院,流轉、租用大面積淺海和灘涂,成功申報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聘請中國唯一海洋院士朱蓓薇院士,和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水科院等專家作為農業科技創新園區科技帶頭人。通過主辦渤海藍色糧倉的項目,向海洋要蛋白質、要糧食,打造生態旅游園區,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民生,保護了海洋。

  柳長慶堅信,沒有創新,就沒有創業。聚龍的實踐證明,只要堅持科學發展理念,堅持不斷創新,就會收獲更美好的明天。他說,創業者往往大部分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艱難程度是常人想象不到的,他呼吁社會各界像愛護眼睛一樣保、支持、愛護他們。現在他們只是一棵孱弱的小樹苗,未來幾年、幾十年,就會成長為行業內的參天大樹。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