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老司城申遺成功 湘實現世界文化遺產零突破

2015-07-06
来源:香港商報

  “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了!”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老司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國第48處世界文化遺產。

  此次聯合申報世界遺產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其中,老司城遺址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

  八百年土司王朝

  老司城遺址位于湖南湘西永順縣城以東靈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時期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彭氏土司政權始建于后梁開平四年(910年),鼎盛時期轄20州,范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邊區,止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歷經五代、宋、元、明、清,歷時818年,歷經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

  城池遺址依三級臺階地形分為三區:居民區、衙署區、首領生活區,為“三縱五橫”的棋盤式布局。有河街、左街、右街、正街、半坡街、五屯街、魚肚街和東門街八條街道。街道全由紅褐色花紋卵石砌成的圖案,在圖案組織上頗具民族特色,有三角形、菱形和直線直角形等各種幾何圖案。這些圖案隨地勢而變,整齊勻稱,古樸大方,表現出濃郁的土家民族風格和泥土氣息。

  見證消失的文化

  “老司城遺址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湘西州副州長李平介紹說:“老司城具有十分重要的見證價值,完整地體現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傳統,并完整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填補了中國土司制度考古學的空白,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載體。”

  同時,老司城遺址還具有重要交流價值。它完整地見證了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范,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案例,為研究土家族傳統民族文化、鄉土文化提供了實物例證,也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物證。

  此外,老司城遺址與周邊魅麗的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文化與自然緊密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極具多元立體展示價值。

  文物專家一致認可

  永順老司城遺址的重要性,也得到歷史文物專家的一致認可。

  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介紹,老司城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完整地體現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傳統,為研究集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土司文化提供了獨特見證;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填補了中國土司制度考古學的空白,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載體;完整地見證了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范,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案例,為研究土家族傳統民族文化、鄉土文化提供了實物例證,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物證。同時老司城遺址與周邊魅麗的山水融為一體,體現了文化與自然緊密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極具多元立體展示價值。

  “深山之中的老司城遺址,竟然有1961年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溪州銅柱,有2010年度全國考古驚世大發現,確實令人震撼。”中國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感嘆。

  “老司城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軍事性城堡,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遺存。老司城遺址及溪州銅柱,是研究土家族歷史文化、中國土司制度及區域民族自治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從綜合的角度來看,我們世界文化遺產還沒有這種類型的,這是中國一個很有特色的類型。”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國考古理事會理事長張忠培評價道。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