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黔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之路”

2014-05-14
来源:黄庆松

  【香港商报讯】记者黄庆松报道:贵州作为中国的矿能资源大省,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当严重。贵州铜仁的万山的汞资源储量曾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万山汞矿有着600多年开采历史,因长期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型发展,汞矿资源过早枯竭而陷入困境,2002年因资源枯竭而全面关闭破产。2009年3月,万山因此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民众收入低于全国水平较多,万山走上了艰难的“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之路。

  由此,万山转变思路,依托和整合资源,重新规划发展之路,开启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征程。

万山区委书记汤志平向记者介绍情况

  汞矿产业曾经“一枝独秀”

  万山有着悠久的工业文明历史。相传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人在万山开采朱砂,唐代已掌握火攻取砂技术,元末明初时期,一云南人在万山凿洞采矿,遗址为“云南洞”、云南梯”。

  在上世纪60年代,万山汞为中国偿还国外债务发挥了巨大作用,被当年的周恩来总理称作“爱国汞”。20世纪50年代,国家先后组建和调集中央与贵州省属企业集中开采,使万山成为中国最大的汞产品生产基地,其汞资源、汞产品产量及开采规模,均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因而被誉为“中国汞都”。上世纪60年代,贵州汞矿生产的朱砂和汞的产量一度分别占全国的75%和50%。

  据统计,该矿累计产汞和朱砂3万多吨,上缴国家利税15亿多元,工业产值折合现值达126亿元。2001年10月,贵州汞矿实施政策性关闭后,万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山野里只留下了那些见证朱砂王国数百年辉煌的神秘矿洞。

  “万山境内拥有国内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重要遗址,被誉为‘我国汞矿史的缩影’、研究中国汞矿业史的教科书’。万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根本。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万山走上了转型新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繁荣万山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万山区委宣传部部长田勇告诉记者说。

万山区委区长张吉刚向记者介绍情况

  “地下”空了“地面”实了

  近年来,万山区在盘活国有企业存量的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去年来,各级加大了对万山区的关心与扶持力度,共向上争取投资项目332个,各类上级补助资金共计11.8亿元。国务院把万山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支持该区转型发展的意见,省环保厅批准在此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铜仁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落户当地……

  一年多来,在加快建设位于老城的万山转型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他们一手依靠技术和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汞化工传统产业,一手抓招商引资发展新材料、新矿产和铝制品、汽车零部件等加工业。同时,该区以汞化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加工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基地不断壮大,钾矿资源综合利用科研技术取得新突破。在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内,新开建了7个涉汞项目,目前,涉汞企业已达14家,其中,包括国内的两大化工巨头湖北宜化和新疆天业。这些企业摆脱了对区内的资源依赖,从区外购进原料或含汞废物,加工、回收利用后再生成产品外销。

  此外,还引进东奇打火机、宏安汽配等10余家加工制造企业,使全区工业企业新增35家,达到104家。去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3.3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汞工业产值达17.1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国8成。进一步巩固了全国汞产品集散地的地位。

  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完成征地拆迁1652亩,已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累计完成产业投资21.9亿元。谢桥新区搭建了路网、管网、电网等城市骨架,拉通了“四纵四横”的主干道;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兴建了西南商贸城一期、义乌小商品城等一批商业项目,9家汽车4S店和2家大型汽配店投运。

  “去年是万山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万山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收入水平,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一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扣主基调主战略,抢抓各种机遇,克服各种困难,深入推进‘两个转型’,力争于2016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万山区委书记汤志平向记者说。

  转型优化服务招商环境

  在转型之路上,为吸引更多客商落户,万山先后出台了《作风效能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问责办法(试行)》、乡(镇、办事处)、特直部门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推进工作提速增效的通知》等文件。针对一些影响投资软环境的突出问题,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侵权投诉中心和环境投诉举报中心,果断开展了以治理“强拉强运、强买强卖、强揽工程”为重点的投资环境整治等活动,大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在项目引进中,凡引资项目一律实行“项目集中会审制”,区内手续由行政服务中心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区外手续由主管部门在法定期限协助业主办结;落户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和“特事特办”政策。 该区坚持和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项目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召开发展民营经济暨政银企座谈会,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分四批取消30项行政性、8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为企业和社会切实减轻了负担。

  据数据显示:2013年,该区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5个,总投资58.45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到位资金15.55亿元,续建项目到位资金12.95亿元。

  目前,依托玉铜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的玉铜城际铁路过境万山的便利条件,总投资1亿元的金盛合金物流园已正式营业。

  “成蝶”在梦想中放飞

  “万山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到2016年,把万山建成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在铜仁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4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万山区委区长张吉刚说。要实现这个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万山经济总量小、自身发展能力弱,发展基础不够牢,民生改善的任务非常繁重,接替产业发展才是刚刚起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强,资金、人才、技术匮乏,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这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坚定信心,逐一破解。

  当前,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为万山转型发展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万山人有了攻坚克难的自信! 万山正坚定不移的走“两个转型”之路,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加大项目编制争取力度,加快推进谢桥新区城市建设、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发展,万山城乡建设如火如荼,在各个角落,都能够感受到万山正在发生的悄然变化。

  万山的“两个转型”助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去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5.1亿元,同比增长17.3%;财政总收入3亿元,增长33.7%,增速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0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50元,增长17%。

  “‘两个转型’让万山走出低谷、蓄势待发。一年多来,我们克难攻坚、既‘赶’又‘转’,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城乡变化大、项目建设多、民生改善好、干群干事创业积极性高的良好局面。目前,相关部门已按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编制实施《万山汞矿文化遗存保护规划》和《万山汞工业遗产利用规划》。通过改进和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能更加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又能促进对汞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万山区委区长张吉刚向记者介绍说。

[责任编辑:实习生8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