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本地新闻

横县以“干部植根群众工作法”破解社会发展难题

2014-04-01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横县4月1日电 (韦廷彬、方竞海、李有姣)“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变代管包干为自管自干……”近年来,横县创新并大力推行“干部植根群众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引导教育干部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有效破解社会发展中的诸多棘手难题,走出了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

  感情上贴近群众 变“被动应付”为“主动作为”

  横县百合镇芦塘村,一个因山塘权属问题导致两个自然屯群众产生矛盾纠纷的“问题村”,曾经是横县乃至南宁市有名的“后进村”。

  2011年7月,为了推动该村发展,百合镇副镇长谢育荣“临危受命”,被派到芦塘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并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大半年时间里,他天天蹲在村里,带着村干部走家串户,逐个找群众谈心、交朋友,用耐心和诚意慢慢地打开了群众的心结,让群众理性地接受了司法机关对于山塘纠纷的调解结果。

  思想上的“症结”解决后,谢育荣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决定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行路难”问题入手,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同时积极调整村级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进而改变群众对干部的看法。

  两年多来,在谢育荣和村“两委“成员的积极争取和协调努力下,全村累计争取到交通、财政、扶贫、水利等扶持资金80多万元,建成了村委会“连心路”硬化工程、全长3000米的机耕路建设工程、村委卫生室及学校围墙等一批民生项目。两个自然屯两千多群众直接受益。全村农业逐步向产业规模化方向发展,发展优质稻种植600亩、桑叶400亩、甘蔗1000多亩、经济林种植2000多亩,新增养猪养鸡大户10户,还计划引进百香果种植300亩,壮大全村的产业经济。

  芦塘村从“后进村”变成了全县知名的“奋进村”。这个在工作一线推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成功经验,也被横县用作对全县100多个“后进村”整改提高的法宝。

  思想上尊重群众 变“硬性要求”为“主动分忧”

  “轰轰轰……”近日,在县城横州镇太平村施工现场,三个城建工程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一度“拖”住项目、影响工程进展的拆迁难题终告破解。这是横县全力破除拆迁难题、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项目中的一个缩影。

  2011年以来,太平村部分被征地村民对返还地安置不满意,所涉及建设项目多次受到阻挠,致使工程施工难以推进,影响了县城建设的加快推进。

  面对困局,拆迁工作指挥部对工作进行了反省,决定暂不推进项目施工,而是先从开展走访群众活动入手,从群众的嘴里探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横县抽调在县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太平村籍干部组成服务群众工作组。服务群众工作组不论白天黑夜,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用真诚与群众沟通,通过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与群众打成一片;组织召开党员骨干、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群众对留置地工作、项目建设工作等的意见建议,把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同时,重点强化政策法制宣传,让群众深入了解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工作组还针对群众反映的电压偏低、垃圾处理、村委小学设施陈旧等问题,协调相关工作部门逐一进行了落实。每逢节假日,工作组人员都深入到太平村,看望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困难群众和太平小学师生。

  在破解太平村征迁难题上,横县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民意,汇集民智,通过实际行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宣传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拉近了干部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增强了群众法制意识、大局意识和自治意识,办结了一系列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好事,得到了太平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从2013年以后,横县在开展太平村辖区内涉及宝华西路延长线、御江西街、太阳城、中石化、县二高扩建等项目建设征迁工作,都能得到太平村群众的理解和配合,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生活上关心群众 变“群众上访”为“干部拜访”

  近年来,横县力推“昼访夜谈”活动,要求驻村新农村指导员结合“美丽横县·清洁乡村”活动,每周一、四住在农家、访谈在农家。大学生村官、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在各自责任村屯进行走访。村(社区)干部按照“每个网格都有一名责任干部,每名干部负责一个网格”的原则,做到责任网格农户走访全覆盖。

  一床被子、几样洗漱用具,再加上一本笔记本和一支笔,横县县委组织部干部谢新吴就是这样自带铺盖,走进六景镇仁和村,与当地群众促膝交谈,为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共同建设市级综合示范村。

  为建设好仁和村,横县从县乡机关抽调了30余名优秀党员干部进驻仁和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白加黑”、“5+2”的连续奋战精神,开展“昼访夜谈”活动,真正让群众政策清、情况明、心底亮,让群众的知情权得到真正落实。在短短一个半月内,完成了全屯房屋产权确权、居民拆迁意愿等摸底调查任务。通过持续、深入的摸底调查、走访宣讲,下派党员干部了解了民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转变了工作作风。

  横县不仅把开展“昼访夜谈”活动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更是以此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强化党员干部工作作风。

  作风上深入群众 变“自考自评”为“群众评判”

  为了进一步改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锻造一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优秀干部队伍,横县创新开展“干部行不行·群众来考评”活动,按群众的标准制定检验标准,用群众的要求贯穿评估全过程,把判定干部实绩的评价权和决定干部使用的话语权交到群众手中,让干部晒一晒全年的工作成绩,看能否通过群众关。

  “评判权交给群众,干部感受到了压力,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动力,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责任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真正锻造了一批主动型和实干型的干部。”横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韦佳说。

  为了保证群众评议干部结果的权威性,使民意在检验干部作风、衡量干部实绩中唱“主调”,评议结果将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向其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进行反馈,并在所挂点村(社区)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干部作风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干没脸面,干好有位次”,群众评议让驻村干部有了压力。对照过去,干部创新思路谋发展的多了,因循守旧等靠要的少了;主动抓落实的多了,推诿不作为的少了;创先争优的多了,甘于平庸的少了,呈现出“有为才有位”的态势。

  工作上依靠群众 变“代管包办”为“自管自办”

  群众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又是新农村开发的实施主体。横县在开展“美丽横县·清洁乡村”工作中,积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建设美好家园。

  自治区工商联干部万小龙自2013年6月被派驻到横县校椅镇石井村任驻村工作队员以来,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干群关系密切和谐,形成了强大合力推动“清洁乡村”活动不断发展,树立了群众参与率高、垃圾分类处理好的示范典型。

  “‘八级联动’模式让干群之间团结度、信任度进一步增加,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万小龙说。

  自“美丽横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横县结合实际,在石井村干部群众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八级联动”长效管理模式,即镇挂点领导干部、区市县驻村指导员、村“两委”干部、经联社干部、村民小组长、农户、保洁员、清洁卫生监督员这八级干部群众,通过机制联动、信息联动、落实联动,逐级传达活动精神,逐级落实活动开展,逐级督查活动成效,走出一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乡村清洁和群众满意双赢的新路子。

  目前,全县302个村(社区)500多个经联社已推行该机制,形成全方位监督,多方面调整的良性循环模式。(完)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