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原創
2023-07-19 09:47
贊助商連結
18日,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傑出研究員馬凱碩在北京全球化智庫(CCG)出席了由他所著的《亞洲的21世紀》中文版新書發布會。他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取得了5.5%的增長,全世界都很高興看到中國經濟增長得更快,因為過去二三十年裏,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要多。中國經濟取得積極發展,將可以平衡西方國家經濟增長放緩。他強調,中國、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將再次回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且亞洲的聲音將會在全球治理中越來越大。
西方不想放棄控制權力
「西方不想放棄控制。」馬凱碩在介紹新書內容時表示,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IBRD)都是創建於二戰之後,美國在當時有着全球超過50%的國民生產總值(GNP),而現在雖然它仍然是頭號經濟體,但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20%多。儘管世界上目前最具活力、最成功的經濟體是亞洲經濟體,經濟實力已經遷移,但是仍沒有一個亞洲的公民可以管理這兩大機構。他稱,當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西方陷入困境,他們作出了兩大組織負責人未來的選擇將是根據優點,而非是地理位置,如今14年過去了,他們沒有履行承諾。「西方媒體在繼續假裝亞洲世紀沒有發生。」
馬凱碩認為,亞洲世紀的到來是自然的發展結果。如今亞洲人佔世界人口的多數(55%),如果經濟與人口表現一致,他們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因此,這也是世界將回歸正常的一個原因。在21世紀,我們將會與「CIA」中國(China)、印度(India)和東盟(Asean)會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亞洲展現出更多包容性
馬凱碩表示,亞洲社會通過理解、吸收和實施西方智慧的七大支柱而取得成功,包括實施自由市場經濟、科技和法治等理念。然而,西方卻正在遠離這些成功的理念。2022年1月,由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和6個東盟成員國制定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生效。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本應由西方國家制定,但他們確無法做到,現在是亞洲人在制定自貿協定,這就是世界形勢發生變化的案例。
同時,馬凱碩也警示,亞洲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小心應對可能出現的威脅,也存在諸多的挑戰,必須要有和平的發展環境。「據我所知,北大西洋不在亞洲。」他直言,他曾專門撰寫文章指出亞洲應對北約說「不」,因為它不屬於亞洲,是一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亞洲人民發展的是不同的和平文化,是一種更包容性更強的文化,這是歐洲相關組織和亞洲組織之間存在的很大區別。「這就是為什麼北約應該留在北大西洋。」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表示,《亞洲的21世紀》描繪了當前的地緣政治變化,展示了亞洲的崛起並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引擎。事實上,21世紀將見證亞洲國家更加積極主動的為世界做出更多貢獻。(記者 相銘)
頂圖马凯硕在全球化智库(CCG)介绍新书观点,他认为亚洲世纪到来是自然发展结果。(相铭摄)
贊助商連結
香港商報2023-07-20
香港商報2023-07-20
香港商報2023-07-20
香港商報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