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在京創業】80后香港青年王秉立:隻身北上見證北京十年飛速發展

2021-08-07 21:11
來源:香港商報網

 王秉立(Bargo Wong), 80后香港青年,從事影視、廣告行業,因為一直憧憬新鮮事物和環境,在2012年時決定獨自北上工作。他直言,香港影視行業確實經歷過輝煌的年代,但是隨着其他地方愈發開放,優勢已經變得不再明顯,而內地市場龐大、產品豐富,對影視行業來說有着更優渥的發展環境。在北京生活十年間,他親自見證了北京飛速進步,在旅行時他更看到了內地其他大大小小的城市也不斷顛覆過往印象,讓他更加願意長期留在內地工作生活。

 內地影視行業前景廣資源足

 第一次在北京競園藝術中心見到王秉立,他說著一口带著濃郁港味的普通話,但時不時又會蹦出一些地道的北京「詞兒」,顯示出他在語言能力上小有天賦。他向香港商報記者表示,現在的普通話用來工作生活已經足夠用,聽說讀寫都毫無問題。

 說到自己從事的工作, 王秉立表示,來到北京以後一直從事的是影視行業,作為一名身份更加自由的自由職業者(Freelancer),會有很多不同的公司與他合作。身邊很多香港朋友在內地開辦影視企業,都是看准了龐大市場和豐富的產品。

 80后香港青年王秉立說,來到北京后見證了這裏飛速發展的十年,進步能力很強。

 王秉立表示,從學習媒體制作的專業學校畢業后,他順利進了香港當時最大的一間廣告後期制作公司。喜歡不斷挑戰的他,陸續做過潮流雜誌記者、舞台設計,再去到謝霆鋒開辦的PO朝霆,也是一間後期制作公司,后來公司計劃拓展上海和北京市場,因此他也有了去到內地工作的機會。不少香港同事選擇了去上海,而一向憧憬新鮮環境的他,選擇了來北京工作。

 王秉立認為,香港的地方大小已經決定了本身影視業發展的規模,曾經確實擁有過輝煌時代,但是隨着其他地方開放,優勢已經變得不在明顯。他笑言,現在在香港拍一部非常賣座的電影,可能會有兩三千萬票房,而在內地如果只有三千萬票房,估計上映一天就會被下線。「內地是成本低、機遇大,而香港是成本高、機遇小。」他舉例說,以廣告業來講,廣告離不開相應的產品,而香港很多產品都是依靠進口,與內地相比在產品類型上就完全不一樣,而且內地對廣告的接受、包容能力也變得更強。

 就後期制作來看,王秉立認為,內地在這個領域的人才越來越多,尤其是在技術方面。但他也強調,香港其實一直都有優勢,就是能夠更早看到更多一些東西,不過這樣的差距也在被迅速拉近,「但是香港如果一直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可能一不留神內地就已經超越過去。」

 已經37歲的王秉立,目前所從事的是影視後期制作中的調光师。他解釋說,調光即是調節影片畫面的顏色,比方說恐怖片要用什麼光讓人覺得恐怖、愛情片又用什麼光讓人覺得浪漫,可以說是一個設計劃面氛圍的工作。他坦承,現在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客戶圈子,開始着手轉型。隨着年齡增長,在技術上可能不能一直保持以前的狀態,但是擁有了豐富從業經驗,可以更好去和客戶溝通,可以去嘗試往上去做管理層面的東西。

 王秉立介紹,自己是影視後期中的“調光师”,專職設計影片氛圍。

 看重北京飛速進步

 「當時我對北方城市沒有了解,只是覺得首都會好一些。」王秉立回憶說,來到北京的時候正值冬季,他「幸運」地趕上了2012年是一個寒冬和豐雨的年份,讓他印象格外深刻。在他的記憶里,那時北京的城市面貌遠不不如現在,霧霾、沙塵霾天氣也是相當頻繁。

 雖然剛來到北京時,有着一些環境和文化上的衝擊,王秉立對此也並未覺得不適應。他向記者說,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從來不會拿香港去與內地城市去做比較,去看一座城市會存在哪些不好的地方,而是要更加關注它的進步有多快,進步的能力有多強。他直言,如果把北京這十幾年時間濃縮起來,他覺得可能比香港發展幾十年的時間還要快。「我經常和香港朋友說,來內地生活兩年,我們再來討論相同的問題,我相信你的看法一定會有改變。」他表示,很多東西都是一步步形成,不應該存在天然優越感。

 除了在工作、生活環境上不斷發展進步,內地特別是北京,針對港人的便利舉措水平亦是在不斷提升。王秉立說,此前,他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辦理北京的居住證。最近,他意識到這是一種對自身權利的保障,辦理了居住證之後直接享受到很多便利舉措,比如可以參加北京的汽車搖號,在疫情期間也得到了與北京市民同樣的待遇。

 王秉立的工作台,他經歷了從膠片到數碼的時代,現時入行設備已經簡單很多。

 自駕探親之旅:大開眼界

 讓王秉立覺得更加大開眼界的是一次長達4000公里的自駕旅程,前去探望在福州工作的父母。「我現在發現內地已經遍布城市。」他說,從北京到山東日照、江蘇南京、福建福州,這一路讓他更加深刻意識到內地是在全面發展。小時候看港劇里,寧波一直就是一個海港,開車到寧波之後才知道,當地的繁華程度不輸一線城市。以前只知道深圳、廣州、上海、南京,隨着一路行駛過去,他走到了從未聽說過的一些小城市,當地乾淨整潔的程度,再次加深了他對內地發展的認知。

[責任編輯:程向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