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湖管理保護成效顯著 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2021-05-13 11:26
來源:香港商報網
    日前,記者從深圳市水務局獲悉,根據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通報,廣東省河湖長制工作2018-2020年連續3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其中2020年度深圳市因「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河湖管理保護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被譽為深圳「塞納河」的大沙河賽艇運動
 
    記者了解到,2016年以來,深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聚焦聚力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用4年時間補齊40年水環境基礎設施的歷史欠賬,推動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根本性、整體性轉好。目前,全市159條河流水體、1467個小微水體穩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斷面平均水質全部達到地表水IV類及以上。
 
    近日,本報記者從深圳人才公園出發,沿着深圳灣海濱棧道往東,直達大沙河,再沿河道往北,到達大沙河公園,一路感受河道水清岸綠的驚人變化。
 
    深圳市賽艇協會會長陳珊介紹,「以前大沙河的水質是劣5類水,原來臭不可聞,還有很多漂浮物,自從河長制推行之後,水質得到非常明顯的改善。2018年底,皮划艇俱樂部重新回到大沙河邊,如今的賽道水深可以達到兩米,我們也在推廣賽艇運動,邀請會員和市民參與相關的公益活動,希望大家能夠享受健康生活的同時,感受到大沙河改造後帶來的美好體驗。」
 
「沙河·尚」U站

    市委書記擔任市總河長 各級河長共同構建愛水護水網絡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擔任市總河長、污染最嚴重的茅洲河市級河長,把河長制第一責任扛在肩上,要求「一切工程為治水讓路」「以硬幹部硬作風硬措施完成硬任務」,親自指揮、調度、推動治水工作。同時,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把治水作為頭號民生工程,將任務目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督查部門逐月跟蹤督辦治水任務,紀檢監察、組織部門把治水的「戰場」作為幹部的「考場」「實訓場」。將湖長制延伸至溝、渠、塘等小微水體,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述職機制,設立市、區、街道三級河湖警長。全市構建由1017名政府河長、248名河湖警長、150名民間河長、700多名志願者河長、1萬多紅領巾小河長組成的立體式河湖長體系,還有10萬餘名「河小二」參與愛水護水行動。
 
    鄧勝平是一名民間河長,在大沙河邊居住了30多年,親眼目睹見證了大沙河的變化。「以前大沙河臭氣熏天,垃圾充斥着河道。我成為民間河長後,幾乎每天都會在大沙河邊巡河,當發現很多問題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會層層反饋,希望管理處能夠及時解決。我覺得民間河長的意義就是要發揮群眾的力量,作為一個監督者,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職責。」鄧勝平說道。
 
茅洲河碧道光明段
 
    鵬瑞集團品牌總監歐陽俊華表示,鵬瑞集團作為企業河長,很榮幸可以參與到大沙河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行動中,對大沙河生態環境的變遷他們深有體會。他們在擔任企業河長期間,積極配合粵海街道的指導方針,不遺餘力的支持各項工作,也會不定期組織員工開展微環保活動,培養員工的環保意識,將環保融入企業文化。
 
    龔小森是深圳市的一名「河小二」,也是「沙河·尚」U站的站長,這也是深圳首個護河特色U站,她每天都要和同伴一起在大沙河巡河。「河小二」是深圳人對護河、治水志願者的一種親切稱呼,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監測河水水質、守護河道清潔。像龔小森這樣的「河小二」,在深圳市已經有10萬名,這些志願者來自各行各業,守護著深圳的各大河流和水源保護區。
 
    深圳市南山區河長辦副科長嚴淑蘭介紹說,南山區一共有27條河,國家考核的黑臭水體是5條,其中大沙河是南山區最大的一條河流。經過綜合治理,2019年以後南山區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所有地表水達到了V類水平。「我們會積極發動民間力量,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局面。讓企業、市民作為河道治理的參與者,不僅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也參與一些簡單的巡查巡視工作,為維護河道長治久清奠定基礎。」嚴淑蘭說道。
 
    深圳市水務局河湖工作處處長、一級調研員陳春浩介紹,「我們將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同時,深入貫徹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鞏固提升治水成效,奮力譜寫河湖安瀾、秀水長清、城水相融、人水和諧的幸福圖景,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市更美麗。」陳春浩說道。
 
    接下來,深圳將重點抓好水源保障安全充足、供水服務均衡優質、災害防御堅實穩固、河湖水體長制久清、濱水空間開放共享等五個方面的工作。
 
茅洲河碧道寶安段

    「五道合一」碧道 打造高品質濱水空間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深圳新增污水管網6460公里,修復管網2279公里,完成建築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4993個,取消452個總口截污設施,整治暗涵348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80萬噸/日、總能力達到760萬噸/日,建成全球最大污泥耦合摻燒全量處置項目。
 
    同時,深圳全面推進「排水管理進小區」,修訂《深圳經濟特區排水條例》《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為解決排水管理難題、鞏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提供法律保障;各區成立專業排水公司,全面接管20958個小區、城中村排水設施,實現排水精細化管理。深圳還成立五大流域下沉督辦組和四個流域管理中心統籌推進流域治水管水。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堅持以水為主線,以人水和諧、城水相融為目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種生態要素,建設「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態廊道」「秀美的休閒漫道」「獨特的文化驛道」「綠色的產業鏈道」的「五道合一」碧道,打造高品質濱水空間。把治水、治城、治產結合起來,以治水倒逼流域空間開發格局和產業布局優化提升,使更多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產業興城、碧水繞城、生態宜城。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170公里碧道,茅洲河、大沙河、鹽田濱海棧道、石岩湖等碧道成為市民群眾親水樂水的好去處。
 
    同時,深圳市已完成茅洲河、深圳河等骨幹河流及重要支流的防洪綜合整治,防洪標準已達100-200年一遇。 「十三五」期間消除內澇點330個,有力抵御出現在2020年的近十年最強「龍舟水」。海綿城市建設也在提速,全市合計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建成區面積338.66km2,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2020年達到20%的目標,榮獲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聯合組織開展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並獲得中央財政第一批獎勵資金1.2億元。(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張楚楚  許瑞華)
 
[責任編輯:薛正軒]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