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數字大灣區 港不能缺席

2020-12-09 01:49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近日,廣東省印發的《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中提出,通過3年時間的探索和實踐,期望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地,數字經濟規模領先全國。

 所謂「數字經濟」,又稱網絡經濟或新經濟,主要是以大數據等數字計算技術為基礎而發展的經濟。這種經濟模式在機制上有利於大大降低成本,讓商戶能夠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匹配的產品、減少傳統經濟模式下受距離及位置的限制,提高市場效率。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讓這種經濟有了飛速發展的機遇,一些過往仍在試水階段的線上辦公、教育、娛樂、醫療、餐飲行業,都有了顯著的用戶增長。

 筆者認為,方案當中值得留意的一點,是特別強調了「要與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區聯手,打造數據順暢且能在境內和特區自由流通大數據交換中心及離岸數據中心」。這不但有助香港發展數字經濟及相關的創新技術,同時亦能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數字經濟幫助融合

 「方案」對在大灣區內建設數字經濟提出了具體的安排:

 第一,在網絡加速方面,廣東將布局前瞻性的網絡設施,加快建成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範網絡,為粵港澳量子通信打下基礎的同時,實現與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絡對接,布局未來將會建設的量子衛星地面站。

 第二,在經濟創新方面,「方案」建議推動建設國家生物資訊中心粵港澳節點建設,還要建立新興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等機構,利用建立大灣區內科研交流平台的機會,推動學術機構及人員的交流,加深港澳兩地青年人對內地創新科技的了解,並實現科學研究數據跨境互聯。

 第三,在跨境合作方面,將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並資源共用,讓相關數據在灣區內充分匯聚、順暢流動和深度應用;此外,還會支持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和運營大數據交換中心、離岸數據中心等設施。

 事實上,澳門利用大灣區城市發展的經驗很值得香港借鑑。回歸20多年來,澳門一直善用「一國兩制」優勢,一面利用自己傳統的優勢,吸引內地遊客到訪而增加財政收入,另一方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規劃,拓寬自己的發展空間。利用橫琴土地打造「澳門新街坊」等「飛地經濟」項目,既解決了缺乏土地資源的問題,亦加速了市民大眾與珠海等廣東省城市融合的速度。

 融入國家發展並不等於會被「邊緣化」。相反,善用「一國兩制」優勢,融入國家發展規劃,不但能更好地發揮香港自身的優勢,亦能與內地城市形成互補和協同效應,擴大香港的發展空間。

 中央在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時,早已為香港預留如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等「好籌」。所以,如何積極配合國家發展,與廣東省合作建設「數字大灣區」等有利融合發展的項目,將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要預早作出部署,掌握先機。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