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將手下無弱兵——李亞威與她的創作團隊

2020-09-22 11: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在影视和纪录片创作领域,李亚威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强将、一员猛将一位巾帼英雄。身为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导演、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她13岁进入铁岭地区文工团,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1994年调入深圳市文联。由于她的影视创作业绩突出,曾被当选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现任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

  面对彝族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现实威胁,李亚威曾许下要弘扬当地民族文化的宏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从2000年至今,她坚持扎根云南楚雄,用文字和镜头参与“抢救、挖掘、保护、弘扬”濒临消失的彝族文化,先后创作了20多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风情、人文风貌和时代风尚的优秀电影、电视、纪录片和文学作品。面对当地艰苦的拍摄和创作条件,李亚威坚守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作品质量的承诺。为此她不惜付出时间、金钱乃至健康代价。她视艺术为生命,对艺术精益求精,所创作品获得众多国家级乃至国际奖项。

  与楚雄结缘这19年来,李亚威走遍楚雄山山水水,即使身患重病仍咬定青山,持之以恒,先后创作了41集大型人文风情丛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62期电视栏目《文明的故事》、电影《你的钱匣子给了谁》、电影《油菜花开》、纪录片《腊湾舞者》和《彝乡赛事》等上百集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历史风情、人文风貌和时代风尚的影视、纪录片作品走出了云南,甚至走出了中国,成为向外推介彝族文化的一扇窗口,被誉为“深圳特区和西部民族州联手推进先进文化的成功尝试”。

  2019年,是李亚威及其创作团队的丰收年。9月,历经4年制作的反映瑶族人民脱贫致富的纪录片《打旺都》,荣获加拿大金枫叶国际电影节纪录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纪录片”“最佳民族影片国际贡献”三项大奖,并再次获得第25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年度收藏作品”奖,并被中央档案馆收藏。11月,纪录片《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荣获第25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短片十佳作品”奖。系列片《收藏者的故事》荣获第25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系列片十优作品”奖。2019年12月13日,李亚威从2000年至2010年整整忙活了十年的纪录片《中国有个暑立里》在西安举行的新中国70年纪录片盛典活动中,一举夺得百部纪录片典藏奖,此外,该片曾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亚洲制作奖”以及在意大利、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际赛事中荣获的10多项大奖,2016年被中央档案馆收藏,并被中国文化部外联局翻译成九种语言推向海外,堪称一部国字号的经典之作。

  事实上,李亚威频频获奖不只在2019年。2018年,她导演的反映贵州三都水族人民生活的纪录片《过端》、纪录片《凤凰涅槃》、纪录片《一座敬仰文化的城市》,2017年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国彝族大歌》、纪录片《有一个医生叫姚晓明》、纪录片《英雄和父母》,2016年纪录片《蛇口故事》、纪录片《一个农民的贡献》、2015年纪录片《担杆岛上的“猴子王”》、2012年纪录片《腊湾舞者》等每部作品,都获得海内外诸多大奖。

  面对如此骄人成就,李亚威头脑没有发热,也从未飘飘然忘乎所以。她深知,一个人纵然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李亚威说,在影视制作上,她之所以能取得骄人成绩,离不开身边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创作团队。李亚威每次接受采访时,都将她的团队和给予她帮助的人们逐个隆重推出。

  在创作《中国有个暑立里》的10年间,李亚威和她的团队从未因困难而改变初衷。期间,拍摄团队要克服高寒气候和高原反应,陈汝洪等7个摄影师轮番上阵,而李亚威身为导演更是身先士卒,始终坚持亲自带队,为了捕捉更真实更有生命力的生活细节,拍摄团队在拍摄期间甚至发生过生命危险。她说:“10年来,正因为有一批支持我的朋友和创作团队,以及市文联、楚雄州委宣传部、楚雄电视台的支持,才使我有激情完成此片。”

  李亚威的创作团队大多是她亲手带出来的学生,他们在李导的项目中边干边学,快速成长,成绩斐然。她带过的学生刘庆纲、周全、赵鸿福、吴志勇、史光耀、苗红山等前仆后继,至今已成为了业界中很有实力的摄像师和导演,他们跟李导之间不仅是师徒关系,不管过了多少年,都如同亲人一样的血脉相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楚雄技师学院影视学院的学生,李导作为该学院的院长,从中选出了一批摄影和剪辑的学生,将他们带到深圳,进行实践性教学,他们小的仅有16岁大的22岁,几乎每天她都会给他们上课,使他们影视课程,都通过每部作品来进行练习,在实践中,他们的技艺水平和德、智、体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这些年来,李导每年都会带领学生创作三至四部影视精品,用他们的话说,亚威老师经常说,艺术作品要用铁棒磨成针的精神来精细的打磨,参加各种大赛。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始终坚守精品至上的工匠精神,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带来影视创作新的惊喜。

  与拍摄时的危机四伏相比,剪辑过程同样艰辛。在制作《中国有个署立里》的时候,李亚威曾经将剪辑机器租到家中,与她的学生、剪辑师周全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剪辑工作,经过多次反复推敲,以“春夏秋冬”贯穿10年的主线,以电影式的叙事和蒙太奇手段,剪辑成了54分钟的《中国有个暑立里》中英文参赛版本。

  李亚威的核心创作团队各个都是高手。

  文学总监邓一光,曾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等。邓一光在影视创作方面也颇有建树,创作了《夜袭》、《江山》、《南下南下》等多部影视剧本,多次获得华表奖、百花奖、飞天奖,是创作团队中的一员虎将。

  作为李亚威高级助理的武小云,既成功地担任电影制片人,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律师,以及更多的其它头衔。这几年,她一直担任李亚威团队每部片子的法律顾问。

  作曲黎中信、录音司徒亦武、配音韦亮在长期的合作与李亚威的合作中,已形成了十分默契的艺术品味高水准。

  李亚威影视、纪录片创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成就,她的策划智囊团队也是功不可没:陈汉元、陈光忠、孙剑英、申晓力等行家里手,以及国外著名电影学者和纪录片人,他们都是在影视制作一线工作过的高手。一直以来,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帮助与支持李亚威。每当她在选题确定之前,都会请他们参与出谋划策。一旦拿定主意,李亚威就会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很多同行和非同行一直以来对李亚威多年来取得的业绩即敬佩也抱有几分探秘。

  李亚威影视、纪录片创作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分析起来,有四条至关重要的经验:一是李亚威作为影视创作的领头人,具有很强的策划意识,因为有了精准的策划和定位,就不至于使项目中途流产。二是视角,用邓一光的话说李亚威总会找到她独特的视角,以小见大,把内涵藏在影视的里面,一股股的散发出来,她的镜头始终对准了身陷各种矛盾的拍摄对象,展现现实和心灵的冲突,令人非常震撼!从这个角度上讲,在文化诉求和精神气质上,李亚威的纪录片更接近文化人类学。陈光忠说,李亚威是艺术界的稀有金属,她的人品、艺品超出了常人的范畴,所以她独有的幽默是中国纪录片罕见的,她把幽默的宝藏在人的心灵和精神状态中挖掘出来了,这种幽默感让人感觉到辐射出纪录片的批判性和思考性的力量。三是她没有半点“官气”,始终把自己当做一个战士,坚持在场,身先士卒,和她的团队一起冲杀在影视制作的第一线。因为纪录片是需要发现的,在现场就会有很多的发现。正如那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四是李亚威具有很强的精品意识,这体现在她对获奖的认知上。李亚威认为:“作品的获奖不是唯一的追求,但必定是一个标杆,超越标杆,就是超越自己的过程。”这一观点已然融入她的创作团队每个成员的骨子里和血液中,成为他们从高原攀登高峰的不竭动力。(周思明)

[责任编辑:朱劍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