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聯同衛生署署長陳漢儀、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就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舉行記者會。陳肇始表示,第三波疫情開始至今已經2個多月,近日疫情持續放緩並漸趨穩定,但現時社區中仍有隱形傳播鏈。她預料第四波疫情可能會在冬季出現,而且可能比第三波疫情更嚴峻,她強調政府會繼續根據「張弛有度」的策略和風險評估,因應疫情的發展調整各項抗疫措施,當中包括調整跨境管制措施、加強疫情監測及病毒檢測、追蹤緊密接觸者、增加備用檢疫及隔離設施、社交距離措施以及疫苗採購等六方面。
六項抗疫措施:
(一)按風險調整跨境管制措施
(二)全面加強疫情監測及病毒檢測
1.恒常流行病學監測
2.特定群組檢測
包括高風險群組如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員工;高接觸群組包括的士司機、餐飲業務前線員工、街巿攤檔從業員及駐場人員等;重要基建服務人員如屠房工人、貨櫃碼頭的指定前線員工等
3.突發性的檢測
(三)加強確診個案追蹤緊密接觸者的工作
(四)增加備用檢疫及隔離設施
(五)維持社交距離措施
(六)疫苗採購及接種
防疫納入社會日常運作新常態
陳肇始直言,政府當前的工作重點並非徹底消滅病毒或達致持久零感染,因應世界各地持續爆發疫情,香港難以獨善其身,因此政府會將疫情的防控和管理感染的工作納入社會日常運作的新常態,並會因應疫情的實際情況發展,逐步和有序地分階段調整各項抗疫措施。在調整跨境管制措施方面,鑑於全球疫情的發展,香港的入境防控措施不能鬆懈,不論是經機場或陸路口岸入境香港的人士,政府已實施相應的檢疫和檢測安排。
在全面加強疫情監測及病毒檢測方面,陳肇始指出,病毒檢測是抗疫策略中的重要一環,政府將繼續加強疫情監測及病毒檢測工作策略,包括持續恒常流行病學監測;為高風險、高接觸或屬關鍵性服務特定群組進行恒常化檢測;以及突發性的檢測。她解釋,特定群組包括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員工等高風險群組;高接觸群組包括的士司機、餐飲業務前線員工、街巿攤檔從業員及駐場人員等;重要基建服務人員如屠房工人、貨櫃碼頭的指定前線員工等,視乎防疫需要安排定期重複或抽樣檢測。
多方面擴展社區治療設施
在追蹤緊密接觸者方面,陳肇始強調這是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重要一環,政府已透過修訂法例,賦權獲授權人員要求任何人士提供或披露與處理公共衛生緊急事態攸關的資料,並安排公職人員借調至追蹤緊密接觸者的團隊,以助加強就確診個案追蹤緊密接觸者的工作。食衛局亦聯同創新及科技局及其他相關部門研究開發一個專為接觸者追蹤工作而設的內部資訊平台,加快追蹤工作。
在增加備用檢疫及隔離設施方面,為確保檢疫設施充足以應付下一波疫情,竹篙灣檢疫中心第二期將會在9月內落成,提供700個單位,第三及第四期將於本年年底落成,提供2000個單位。陳肇始表示,政府亦會重新使用柴灣鯉魚門公園度假村作檢疫中心,以及租用整幢酒店。為紓緩疫情對醫院隔離病床需求的壓力,除在亞博館設置提供900張病床的社區治療設施外,政府正透過中央政府的支援在亞博館進一步擴展社區治療設施,爭取在幾個星期內額外配置約1000張病床,以及在鄰近亞博館約3公頃的土地上興建臨時醫院。
資助街市推非接觸式付款
陳肇始談到,根據最新疫情發展及風險評估,政府已於過去數星期分階段、有系統、逐步和有序地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在新常態下盡量讓市民大眾恢復社交及經濟活動,但考慮到第三波疫情的防控經驗,因此無法讓社交距離措施大幅度放寬至6月時的程度。她特別提到,政府檢視第三波疫情的經驗時,發現人群聚集地方會有爆發風險,例如食肆或街市,因此會加強食肆及街市防疫措施。她認為現金找贖是一個風險位,因此建議在「防疫抗疫基金」下向公眾街市租戶提供一次性資助,以便在公眾街市推廣非接觸式付款。
至於疫苗採購方面,陳肇始表示,政府已參與COVID-19疫苗全球獲取機制,以採購足夠供應本港35%人口的疫苗劑量,作為照顧社會中最脆弱群組需要的安全網。政府同時會以科學實證、臨床數據為依歸,並在諮詢衛生署轄下科學委員會後,與個別疫苗製造商簽訂預先採購協議,以獲取更多供應。
自7月中起至9月17日,政府在特定群組檢測計劃下已經累計完成49.9萬個樣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當中84宗個案經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覆檢後確定為陽性,比率約為0.02%。整體特定群組檢測的陽性比率7天平均數,於7月底第三波的高峰時更曾高達0.05%。期間,特定群組檢測計劃的總開支約1.83億元,每個檢測平均開支為約370元。政府發言人表示,特定群組檢測計劃對識別社區患者、阻截社區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政府會加強病毒檢測工作並持續進行特定群組檢測計劃。(記者馮仁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