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檢測普適化才能篩查隱形患者

2020-09-14 01:36
来源:香港商報

  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今日結束,已完成檢驗的樣本中,至今找到23名隱形患者。醫學專家表示,若非推出檢測計劃,患者有機會令社區出現第二、第三代傳播,顯示檢測重要及有效,有助本港控制疫情,為恢復正常生活、重啟經濟創造有利條件,這是正確一步。在有效疫苗面世之前,市民須適應防疫常態化的生活,港府要一手積極防疫、控制疫情,努力實現「清零」目標;一手謀劃復蘇經濟、保就業穩民生。毫無疑問,控疫成效越好,經濟生活復常越快,「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將成為持續性的任務,故今後一段時期的檢測需求只多不少,將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港府應做好檢測普適化的準備,才能篩查隱形患者,以符合新形勢的需要。

  普檢計劃自1日實施以來,累逾160萬人登記檢測,滿足廣大市民的檢測需求,亦找到多名隱形患者,有效阻截社區傳播。通過普檢計劃,有助全面檢視與了解疫情。港大醫學院教授孔繁毅表示,可推算社區或仍有40至50名隱形患者,預計要達到「零確診」尚要4至6個星期。相關資料為政府下階段防疫工作的安排打下基礎,是邁向全面控疫的關鍵一步,同時也為市民回復日常生活,以及企業經營創造前提條件。而大規模社區檢測得以順利推進,離不開內地援港人員和本港醫護的攜手合作,努力付出,他們值得全體港人感謝與致敬!

  目前本港第三波疫情出現緩和,惟每日都有不明感染源頭的患者,說明社區傳播鏈仍存在,疫情仍未斷尾。「持續防疫」和「力穩經濟」,是港府在防疫常態化下必須做好的工作,而檢測普適化成為疫下香港之所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網誌表示,過去大半年的疫情,對食肆和大小商店造成巨大打擊,大家都盼望疫情能早些受控,盡早回復正常的生活和出行,也讓企業的生意得以改善。如果香港能把疫情管控好、不再出現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並好好利用在普檢計劃中所提升了的檢測能力,加快推出健康碼,便有望放寬與內地以至其他地方的人員往返限制,這將有助加速本地經濟的恢復,惠及各行各業的打工仔,亦可讓因疫情而分隔兩地的親人得以團聚,以及有限度的外出旅遊。顯然,無論從提升疫情控制能力,或者從經濟生活復常的需要,本港都應把檢測常規化。例如要建立「旅遊氣泡」及推出健康碼,重點是守好關口安全,需要做好人員在離境和抵港時的檢測;又如超市和餐飲員工、公交司機等高危群組,應定期進行病毒檢測,同時也讓市民能夠想檢就檢,這樣自然可以迅速有效堵塞病毒傳播通道,而基本前提是香港要有能力滿足大量的檢測需求。

  無論請求內地支援,還是本地自建,本港唯具備大規模檢測的力量,才能兼顧有效控疫與推動經濟復蘇。政府需要做好準備,包括確保充足的檢測試劑及檢測人員,全面降低檢測的成本,建立有效的應變機制等,實現應檢盡檢、願檢則檢,最大程度降低傳播風險;萬一不幸遇到疫情反彈,大規模檢測亦可做到及時「圍剿」病毒,將影響範圍控制在最小。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蔣琳]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