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0.6%,降幅持續收窄,接近「轉正」。專家認為,中國外貿形勢不斷好轉,是因為隨着世界疫情得到控制,外部環境得到改善。進口仍然為負,是因為進口的初級產品價格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包括原油和貴金屬。未來,如無意外,隨着中美貿易協定的進一步落實,中國進口美國商品將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經濟復蘇需求增長,中國的進口數據恢復正增長應無懸念。出口方面,由於美國經濟存在極大不確定因素,只能依靠東盟與歐盟以及日本,不過應該也能保持平穩增長。
出口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外貿形勢不斷好轉,是因為隨着世界疫情得到控制,外部環境得到改善。8月出口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其中也有美國進口增長較快的因素。有數據顯示,8月中國對非洲、美國、拉美的出口同比相對於7月的改善幅度排名前三。
8月進口仍然為負,對此連平認為,進口仍然為負,最大的原因是進口的初級產品價格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包括原油和貴金屬。可以看到,雖然進口的金額是下降的,但事實上數量上是增加的。這麼來看,8月的進口表現其實還可以。
出口仍存較大不確定性
從未來趨勢看,連平認為,未來進口的狀況會持續改善,特別是從美國方面的進口。如果不出意外,接下來幾個月應該會大幅度增加。因為前段時間,中美最近一次談判中說到還是要確保中美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得到執行。按照去年的貿易協定,今年中國增加近2000億的美國商品進口,但從進口數量上看,前8月中國與美國的交易量還不到協定的一半,那麼剩下來任務就集中在未來幾個月。再加上國內經濟復蘇,需求進一步釋放,對其他國家的進口需求也會進一步加大,那麼未來幾個月進口恢復正增長應該不是太大懸念。
相比於進口,出口則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中國前四大貿易夥伴中,美國的不確定性最大。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崔曉敏表示,中國今後出口「遠慮」多於「近憂」。一方面,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需求疲軟導致的企業投資意願下降和資產負債表惡化,將制約外部需求的修復進程。另一方面,隨着同類國家渡過疫情高峰,並逐步復工復產,中國對其他國家出口的替代效應、出口市場份額都可能會回歸常態,進而弱化對總體出口增長的支撐。(記者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