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發布報告指,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正於全球加速崛起,而5G、人工智能、大數據將成為推動市場需求的主要因素。隨着半導體行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漸形成「多極市場」,報告顯示增強供應鏈韌性將會是成功的關鍵。
內地仍是併購交易活動最活躍的市場
在政府支持、巨大市場體量以及研發投入增加等眾多因素的推動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成為亞太地區四大半導體市場,佔據全球半導體總收入前五大市場的四席。亞太地區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銷量佔全球的60%。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在全球加速崛起
韓國是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半導體強國,在亞太四大中引領群雄。中國台灣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地區,而日本在達到上游半導體材料高純度要求方面具備巨大優勢。中國大陸市場亦在快速增長,其獨有優勢在於,一旦技術發展成熟則能迅速實現規模化。
過去五年,亞太四大的併購活動保持穩定。2015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大陸是半導體行業併購活動最活躍的市場,交易數量達到137筆,而日本則是同時期內併購交易額最高的市場,達418.62億美元。此外,中國大陸在境外半導體交易活動中也最為活躍,而韓國則主要關注國內併購交易活動。自2018年經歷一輪熱潮之後,2019年四大市場的併購交易額出現縮水,但中國大陸仍是併購交易活動最活躍的市場。
德勤中國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李思嘉表示:「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 。預計中國將加快推動半導體行業結構調整,並通過實施進口替代策略,促進非進口半導體需求上升,從而拉動本地投資增長。但實現自給自足之路還需要大量資本、人才和時間的投入。」
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上仍缺乏半導體設備、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和知識產權(IP)等中高端領域的專業能力,而企業也正在盡力縮小各方面差距。
中國的半導體消費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十年前,近90%的半導體產品用於出口。如今,50%的半導體產品被智能手機製造商和數據中心等國內企業消化。預計到2035年,75%的中國半導體產品將被國內市場消化。
李思嘉續指:「全球半導體行業2019年收入下降12%至4180億美元,這主要源於需求減少以及中美貿易爭端削弱行業信心。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半導體市場再次萎縮。但中國是個不容忽視的龐大市場,其熟練的勞動力、穩健的供應網絡和能力,意味着它將對半導體生產商一直保持着吸引力。另一方面,5G新基建等重點發展項目也會繼續推動半導體需求。中國人口眾多,絕對是亞太乃至全球範圍內重要的市場。」
德勤中國半導體行業主管合夥人陳頌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復甦延緩、市場波動,半導體行業的長期前景仍較樂觀。人工智能、大數據和5G等多項顛覆性技術的成熟也將推動半導體市場的發展。一旦經濟復甦,市場將保持可觀增長,尤其是如智能手機及5G設備等聯網產品。」
德勤認為,精益生產以及全球範圍內供應鏈網絡層層交錯等一系列因素,導致供應鏈在新冠疫情下出現阻滯。企業應立即考慮採取行動,提高供應鏈網絡的彈性。當務之急是要確保供應鏈透明度,建立安全儲備,以及挖掘多元化供應鏈。
陳頌總結道:「長遠而言,半導體企業需要着力繪製供應鏈圖譜與實現供應鏈數碼化,開拓全球視野並實現多元發展,同時建立戰略後備能力與靈活性。多極市場的形成將重塑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未來。」(記者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