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今年8月中旬,習近平再次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此次節約糧食的倡議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糧食安全的熱議。中國是否有可能陷入糧食危機?專家對此表示,今年雖然年景不太好,但糧食仍然取得了豐收。中國的糧食庫存比較大,主要糧食穀物的自給率超過95%,總體來講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是很有保障的。但由於中國是人口大國,而目前世界形勢複雜多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5個國際組織發布報告預計,全球將面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所以,提倡節約糧食有着強烈的現實意義。
香港商報記者 伍敬斌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拉溪鎮,農民在運糧車上整理收割機收獲的水稻。 新華社
今年夏糧創新高 十六連豐
近日,記者與友人在堂食享用火鍋之時,不慎多點了幾樣配菜,於是便問侍應生能否退掉。侍應生禮貌地說道:「本店菜品一經上桌,概不退換。」在侍應生離開之際,記者不經意間與友人聊起近期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節約之事。侍應生聽到後,主動去詢問店長能否退菜,須臾再次禮貌前來告知,多點的配菜如尚未使用可以退。
多年來,習近平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節約,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今年8月中旬,習近平再次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此後,全國人大法工委很快表示將成立專班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立法工作。「立法」如此嚴肅的字眼用於民眾的口腹之欲上,再加上今年不是特別好的年景,南方暴發水災,不禁讓人聯想到,今年的糧食安全是不是確實出了問題。
網絡近期流傳一則新聞: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其中河北收購355.9萬噸,同比減少93.5萬噸;江蘇收購1083.5萬噸,同比減少10.8萬噸;安徽收購592.9萬噸,同比減少222.4萬噸;山東收購661.4萬噸,同比減少54.4萬噸;河南收購912.4萬噸,同比減少538.8萬噸;湖北收購139.0萬噸,同比增加6.8萬噸。僅是小麥就少收購了近千萬噸,這個危機看起來是相當嚴重。
但專家對此表示,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嚴謹的。上述新聞所表述的僅是收購進度,而非小麥產量。事實上,今年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比去年還增長了0.9%。早稻也實現了豐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今年早稻生產雖然受南方部分地區嚴重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單產有所下降,但得益於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全國早稻實現增產。
在吉林省大安市大安灌區,智能無人水稻收割機在稻田間執行收割作業。新華社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教授、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糧食其實是實現了十六連豐。今年的夏糧又再創新高,水稻也豐收,再加上中國的糧食庫存比較大,總體來講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是很有保障的。對於「糧食危機」,可以居安思危,但沒必要過度渲染。
進口糧食屬消費升級
那為何今年的糧食收購會有所下降?洪濤認為,因為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比較嚴重,特別是全球的疫情進入到了第三波,這對中國外部進口糧食造成了一定影響。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對人們的心理影響比較大,導致市場的價格上漲。中國對糧食實行保護價,如果糧食的市場價格高於保護價,那麼糧食收購就主要由國有糧食部門來收購。由於目前糧食的市場價格高,農民對未來糧食價格的預期也較高,國有糧食部門的收購也就減少了,這也很符合經濟規律。
也有人認為今年水災導致糧食減產,洪濤認為,水災肯定有影響,但影響是局部性的、地區性的而不是全國範圍內的。中國地大物博,南方下雨北方晴,而南方的水災幾乎年年有。關於災情損失,相關研究中有一個平均數,有時候會高於這個數字,有時候會低,但每年大體上受災面積、受災品種和受災人群都是差不多。
此外,中國作為糧食進口國,在目前全球貿易形勢不佳、中美貿易摩擦、多國限制糧食出口的背景下,糧食安全是否會受到衝擊?洪濤表示,目前中國每年進口的穀物糧再加上其他的經濟作物是1.3億噸,其中大豆就佔8000多萬噸。所以中國的口糧是自給自足的,進口主要是消費升級的需要。比如說大豆主要是用於榨油和飼料。中國的大米進口,比如泰國香米,也是為了滿足消費需要,佔比極小。
稍早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了中國進口小麥、大豆等糧食的最新情況。據海關統計,今年1-7月,中國進口小麥428萬噸、12.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6.3%和108.9%。
進口大豆滿足食油飼料需求
關於大豆,今年1-7月,中國進口大豆5513萬噸、21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7%和13.3%。大豆進口為保障國內食用油供應和蛋白飼料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8月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顯示,因生豬養殖持續向好,玉米飼用消費和國內蛋白需求將持續增加。
供給長期處於緊平衡
不過,中央之所以如此強調糧食安全,提倡節約,也有原由。因為中國的糧食供給雖然能夠實現自給自足,但長期來看是處於緊平衡狀態。農業問題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米健認為,從糧食產生來看,中國的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自然災害較為頻繁,又面臨綠色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的約束,持續穩定的糧食生產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從糧食需求來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會使人均口糧消費略有下降,但飼料和工業轉化用糧將持續增加,這導致總的人均糧食消費增長,滿足不斷增長的糧食總需求並不輕鬆。從糧食交易和流通來看,中國的糧食生產繼續向主產區集中,跨區域長距離的糧食交易和運輸不斷增加,糧食價格受各種複雜因素影響大幅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
此外,中國糧食生產也存在一些趨勢性的隱憂,比如耕地撂荒、改種經濟作物、退耕還林、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等。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到「十四五」期末(約2025年),中國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其中穀物(三大主糧)缺口將達到2500萬噸左右。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周認為,目前中國進口的大豆和源自大豆的油品有1億多噸,構成了糧食缺口的主要部分,雖然預測主糧缺口2500萬噸,但尚不足總消費量的5%,同中國追求的穀物保持95%以上自給率是一致的。不過該預測也提醒中國有必要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洪濤指,中國經濟正在由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在投入產出不變甚至是減少的情況下,如果人們加強了糧食的節約,其實就是等於增加了產出、提高了質量,增加耕地資源、水資源。這樣來看,也很符合經濟從高增長到高效率高質量的轉變。
多環節存在驚人浪費
世界糧農組織7月發布的報告估計,2020年全球缺糧人口將增加1.3億人,總數達到8.2億人。有分析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2020年年底,可能還有1.3億人被推到飢餓的邊緣。
8月19日,總部位於意大利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有助於減少飢餓、貧困,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糧農組織確定今年9月29日為首個「國際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宣傳日」,以推動國際社會加快落實行動,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估算,全球糧食損失和浪費率很可能超過20%。此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5個國際組織發布報告預計,全球將面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雖然目前中國糧食自給率高達95%以上,但外部環境如此惡劣,中國也需要更加注重糧食安全,提倡節約糧食。這絕不是毫無意義的口號,而是有着強烈的現實意義。
河北部分餐飲企業在8月12日開展「『光盤行動』拒絕餐飲浪費」宣傳活動,號召消費者用實際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新華社
那麼如何節約糧食?在習近平作出指示之後,一些媒體將矛頭指向目前一些年輕人喜歡的「大胃王」吃播,同時一些城市開始提倡餐廳「n-1」的點菜方式。有論者認為,這些其實都是舍本求末。到目前為止尚未看到有實質性的措施。有研究表明,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聚會浪費則高達38%,學生盒飯的浪費也達到三分之一。可見浪費的大頭,並不在於個人和小範圍聚餐,也不在於所謂的「大胃王」吃播,而在於機制性的浪費。大型聚會浪費的原因,或許是組織者失察、講排場,學生盒飯浪費的原因則很大可能是因為不好吃。此外,除了生活消費的節約,更重要的是產後節約。比如糧食方面,收割、加工、運輸、儲存環節其實都存在驚人的浪費。要解決這些問題,也還都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