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昨日商經局局長邱騰華透露,港府正與8至10個國家和地區商討「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計劃,其中與日本、泰國談及細節,待本港疫情受控後,允許部分疫情較輕的國家和地區訪客入境香港;同時全港社區普及檢測計劃將於下月1日實施,這也為香港推出健康碼、恢復與內地及澳門往來做好準備。實然,在全球抗疫常態化下,香港不能一直封關,港府須一手加強防疫抗疫,爭取盡快控制本地疫情;也要提前謀劃疫後如何安全地重啟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必要人員往來。
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現時各國和各地區都同時肩負抗疫與保經濟雙重任務,香港也不例外。「嚴防疫情」和「力保經濟」是港府現階段施政重點,不過如何做好兩者平衡卻極不容易。香港在6月父親節前後放寬防疫措施,第三波疫情隨之襲來,港府不得不再次縮緊限聚令和關口管控,比年初力度更辣。歐洲多國及韓國、日本、泰國等亦出現一放鬆防疫便遭遇疫情反彈。
可見,全球疫情沒有完全結束之前,各國各地區都不敢、也不能完全放寬防疫令,畢竟,保護民眾健康安全始終應是首要考慮。但各地亦不能長期承受經濟活動一直停滯的後果,特別對於本港這樣開放、外向型的細小經濟體來說,代價更為慘重。因此,在疫情受控、防疫措施和資源做足準備的情況下,港府亦應有限度逐步恢復經濟活動和人員往來。旅遊氣泡和健康碼就是很好的方式。
旅遊氣泡指部分疫情受控的地區可以聯結成一個「氣泡」,有限制地互相開放旅遊交往而毋須檢疫隔離。歐洲多國最早開始實施,隨後泰國亦計劃推出,不過礙於亞洲多國和地區疫情反彈而暫停。目前疫情控制較好的內地與澳門、韓國部分城市及新加坡已開始實施類似互相通關的旅遊氣泡計劃。昨日港府透露正與8至10個國家和地區商討旅遊氣泡,而社區普及檢測亦可為推出健康碼恢復粵港澳三地交往做好準備。
但開放通關和人員往來亦有很大風險,本港第三波疫情很大可能便是豁免檢疫人員訪港引發,因此港府必須汲取經驗,保證相關經濟活動必須在防疫原則下逐漸恢復,絕不能操之過急。首先是與港互相通關的國家和地區必須保證已充分控制好當地疫情,比如內地和澳門已具備條件,但現時歐美以及日、韓、泰等國疫情反彈則存很大通關風險。其次,雖然旅遊氣泡計劃內可以豁免14日強制隔離,但港府卻不能完全放寬對外來訪港人員的檢疫措施,應當在關口繼續實施統一病毒檢測,或要求提供陰性檢測證明和健康碼,如何確保通關雙方檢測標準和驗證一致,亦需要仔細溝通。最後,通關必須逐步啟動,就如澳門先與珠海通關,安全前提下再逐步擴寬至廣東和全國地區,而且應設有熔斷機制,一旦出現本地案例新增,則須及時暫停。
防疫常態化下,港府政策也須張弛有道,既不能輕易放寬防疫措施,亦要為經濟活動安全有序重啟提供一定空間。當然,一切前提是本港能早日走出第三波疫情。